时间: 2025-05-21 15: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5:02:17
原文展示:
闺怨 戴叔伦 〔唐代〕 看花无语泪如倾,多少春风怨别情。 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
白话文翻译:
看着花儿默默无语,泪水如倾盆而下,多少次春风吹拂,都充满了离别的怨恨。 不知道玉门关外的道路,昨夜梦中却到了边疆的城池。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边塞诗著称。这首《闺怨》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家庭因此而分离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戴叔伦了解到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家庭因此而分离的情况下创作的。诗中通过一个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女子闺中的视角,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的怨恨。首句“看花无语泪如倾”,通过“看花”这一动作,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寂和哀伤,而“泪如倾”则夸张地描绘了她的悲痛之情。第二句“多少春风怨别情”,以春风为媒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长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后两句“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则通过梦境的形式,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闺怨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怨恨。通过女子的视角,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家庭因此而分离的社会现实。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泪如倾”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夸张 C. 比喻 D. 对仗
诗中的“春风”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春天的到来 C. 女子的情感 D. 边疆的战事
诗中的“玉门关”象征什么? A. 边疆 B. 家乡 C. 道路 D. 梦境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