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7:5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7:51:37
春楼处子倾城,金陵狎客多情。
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
华山梧桐相覆,蛮江豆蔻连生。
幽欢不尽告别,秋河怅望平明。
一灯前雨落夜,三月尽草青时。
半寒半暖正好,花开花谢相思。
惆怅空教梦见,懊恼多成酒悲。
红袖不干谁会,揉损联娟澹眉。
此间青草更远,不唯空绕汀洲。
那里朝日才出,还应先照西楼。
忆泪因成恨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口来否,绛节霓旌久留。
春天的楼阁中,倾国倾城的少女在等待,金陵的游子对她情意绵绵。
朝霞和暮雨交汇,绣花的袜子和被子随风而动,互相迎合。
华山上的梧桐树相互掩映,蛮江边的豆蔻花竞相生长。
幽幽的欢愉在别离时无法尽诉,秋水河畔我怅然望着明亮的天空。
一盏灯下,雨滴落在夜里,三月已过,草地变得青翠。
半冷半暖的天气正好,花开花谢中充满了相思。
惆怅的心情让梦中见到你,懊恼中酒杯中满是悲伤。
红袖子轻拭,却谁能理解我的心事,揉损了那柔美的眉头。
这里的青草似乎更远,不只是空绕于汀洲。
那边的朝阳才刚升起,应该先照耀西楼。
泪水因思念而成恨泪,梦中游荡心思不断。
桃源的洞口是否有人来,绛色的旌旗在此久留。
韩偓,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风景,并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六言三首》创作于唐代一个盛行文人雅集的时期,诗人常与同道中人聚会,吟诗作对,交谈文艺。此诗表达了对青春、美人、离别及思念的复杂情感。
《六言三首》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人间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诗的开篇便引入春楼与美人,画面优美,情感浓烈,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年轻时代的怀念。
其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朝云暮雨”、“华山梧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尤其在“幽欢不尽告别”中,言辞间透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令人感同身受。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情感的思考与感悟,尤其是“惆怅空教梦见,懊恼多成酒悲”,体现出了一种对过往回忆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全诗在轻柔的叙述中流露出浓厚的感情与细腻的思考,使得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诗意。
全诗围绕春日的美丽、爱情的脆弱与离别的惆怅展开,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爱情的追忆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春楼处子”指的是:
A. 美丽的春天
B. 倾国倾城的少女
C. 一座古老的楼阁
答案:B
“红袖不干谁会”中的“红袖”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红衣服的女子
C. 酒杯
答案:B
诗中“忆泪因成恨泪”的含义是:
A. 回忆中的泪水是快乐的
B. 回忆中的泪水是悲伤的
C. 回忆中的泪水是无意义的
答案:B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韩偓的《六言三首》更多地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个人的豪情与孤独。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韩偓的《六言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