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3:5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3:54:08
毛遂不堕井。
曾参宁杀人。
虚言误公子。
投杼惑慈亲。
白璧双明月。
方知一玉真。
这首诗的意思是:毛遂并没有落入井中,曾参宁愿杀人也不背叛。虚假的言辞使得公子受到了误导,而投掷的梭子又让慈爱的父母困惑。白璧就像双明的月亮,这样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真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生于701年,去世于762年,李白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作品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声与权力的追求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人生中的真伪、善恶与困惑。开头两句提及历史人物毛遂和曾参,意在强调人应具备的坚定信仰和道德准则。毛遂的坚持与曾参的决绝在此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反映了李白对忠诚与勇气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出虚言的危害,尤其是对那些显赫公子们的误导,暗示在权力与名声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诱惑与陷阱。李白通过“投杼惑慈亲”,进一步揭示了无心之举可能引发的误解,表现出对家庭与亲情的深切关怀。
最后两句“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则形成了全诗的高潮。通过明月与白璧的对比,李白用象征手法揭示了真理的珍贵与稀有,强调在纷乱的世俗中,唯有真诚与正义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与真伪,强调了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道德和信念的坚持。
选择题:毛遂代表了什么?
A. 背叛
B. 勇气
C. 忍耐
D. 反抗
填空题:曾参宁杀人,意味着他宁愿__也不愿意背叛。
判断题:白璧被用来象征谎言。对/错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与《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前者表达了豪放的饮酒情怀和对人生的洒脱态度,而后者则更聚焦于对真理的探寻与道德的坚守,反映了李白在不同主题下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