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3:1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3:11:42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武元衡 〔唐代〕
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 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证真。 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 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
我们一同带着世俗的尘埃,来向雪山的高僧请教。 明白了世间的纷扰是束缚,禅心自然能证得真理。 在空灵的环境中容易进入梦境,古老的藤蔓不留下春天的痕迹。 一旦听闻林公的佛法,心灵便愿意寄托于此。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五言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与两位秀才(熊王二)一同在僧院中宿夜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禅修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首联以“缨上尘”与“雪山人”相对,形象地描绘了世俗与禅修的对比。颔联进一步阐释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禅修的认同。颈联通过“境空宜入梦”和“藤古不留春”的意象,加深了诗人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禅修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比世俗与禅修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雪山人”指的是什么? A. 高僧 B. 雪山 C. 世俗之人 D. 普通僧人
诗中的“缨上尘”象征什么? A. 清净 B. 世俗的尘埃 C. 高山的尘土 D. 佛法的尘埃
诗中的“境空宜入梦”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向往 B. 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C. 对梦境的向往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