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0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6:33
白云楼
作者: 刘秉恕 〔元代〕
旌旗袅袅入随州,
江涨祥烟散复收。
黄耳不来家信远,
西风肠断白云楼。
这首诗写的是旌旗在随州飘扬,江水上涨,祥和的烟雾弥漫又逐渐散去。黄耳(指朋友或亲人)不来,音信遥远,西风吹来,令人心痛的情感在白云楼上蔓延。
“黄耳”一词在古代文人中常用作对友人的亲切称呼,通常代表着深厚的友情或亲情。诗中提到的“白云楼”可能借用了古代山水诗中的意象,象征着诗人所处的高远之地,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烦忧。
作者介绍:刘秉恕,元代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时值社会动乱,诗人身处远方,思念故乡与友人,表达了对家信的渴望和对离别的伤感。
这首《白云楼》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的“旌旗袅袅入随州”,描绘出一种庄严与气势,仿佛在暗示着某种历史事件或战事的发生。随州作为地名,承载着诗人对家乡的情感。接着“江涨祥烟散复收”,诗人利用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心情的波动与不安。江水上涨,寓意着即将来临的变故,而祥烟的消散则暗示着希望的渺茫。
“黄耳不来家信远”,这一句令人在孤独中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朋友的音信杳无,诗人对友情的渴望愈显强烈。最后一句“西风肠断白云楼”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西风带来的不仅是秋的凉意,还有无尽的思念与苦楚。白云楼作为一个隐喻,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栖息地,同时也是思念与忧伤的集中体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深切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露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旌旗袅袅入随州”中的“旌旗”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耳”指的是?
“西风肠断白云楼”传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白云楼》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