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谒杨忠悯公祠》

时间: 2025-05-12 07:22:41

诗句

司马分曹日,批鳞再见时。

求仁原自主,得死更何辞。

十罪弹文在,千秋正气垂。

只今瞻庙貌,顽懦有馀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22:41

原文展示:

司马分曹日,批鳞再见时。
求仁原自主,得死更何辞。
十罪弹文在,千秋正气垂。
只今瞻庙貌,顽懦有馀悲。

白话文翻译:

在司马迁分曹的那一天,再次见到批鳞的时候,
求仁之道本就应当由自己把握,死去又何须多言呢?
十罪的弹劾文书还在,千秋的正气依然垂扬。
如今瞻仰庙貌,心中却满是遗憾的悲哀。

注释:

  • 司马分曹日:指的是司马迁的历史记载,象征着分裂的局势或历史的转折。
  • 批鳞:可理解为对某种事物的再见,或对历史的再审视。
  • 求仁原自主:仁义之道本应由自己主导。
  • 十罪弹文: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的指责和谴责文书。
  • 千秋正气:形容长久以来的正义和气节。
  • 瞻庙貌:指的是对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追思和敬仰。

典故解析:

  • 司马迁: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因其《史记》而闻名,文中提到他是为了强调历史的教训。
  • 求仁:古代儒家思想中提倡的道德标准,强调个人的道德责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鄂尔泰,清代诗人,生于内蒙古,精于诗词和散文,作品多反映历史和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及对现实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缅怀的语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反思。开篇的“司马分曹日”引人入胜,通过历史的回顾,诗人不仅在追忆过去的荣耀,更是在对比现实的悲凉。随着诗意的发展,作者逐渐将视线投向仁义之道,强调个人的道德选择与责任,展现出一种向内心寻求解决的智慧。

“十罪弹文在,千秋正气垂”更是对历史的反思,显示出正义与道德的永恒存在,尽管历史上有诸多不公与罪恶。最后两句转而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悲痛,面对庙貌的瞻仰,心中却充满了悲伤与惆怅,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现状的控诉。这种情感的层次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思考,值得读者深思和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司马分曹日”:通过历史的象征,引入正义与道德的主题。
    • “批鳞再见时”:暗示对历史或人物的回顾。
    • “求仁原自主”:强调个人应有的道德责任。
    • “得死更何辞”:对死亡的坦然,显示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十罪弹文在”:历代对罪恶的揭露与批判。
    • “千秋正气垂”:正义的永恒存在。
    • “只今瞻庙貌”:对历史的追忆与敬仰。
    • “顽懦有馀悲”:表达现实的无奈和个人的悲伤。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十罪”与“千秋”,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庙貌象征历史的记忆与传承。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历史的回溯,探讨个人的道德责任与社会的正义,表达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失望,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 历史: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代表着道德与正义的追求。
  • 庙貌:象征对历史的纪念与追思,反映出人们对伟大人物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司马分曹日”中的“司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司马懿
    • B. 司马迁
    • C. 司马昭
  2.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什么情感?

    • A. 崇拜
    • B. 失望
    • C. 忧伤
  3. “求仁原自主”中的“仁”指的是什么?

    • A. 富贵
    • B. 道德
    • C. 权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的诗作均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思考,但李白更为豪放,杜甫则更具沉郁之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鄂尔泰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艺圃 虞山秋夜 东皋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过从伯麟书公旧宅有感 过从伯元珑公旧宅有感 挽从叔元爝公 答情人 恭和御制己亥十一月十三日南郊祭天斋宫即事赐诗 其四 送蔡攸征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钟鼓之乐 聿字旁的字 患至呼天 鬯字旁的字 一揽子 鹧鸪天 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金贵体 尢字旁的字 以酒解醒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同字框的字 被火 弥天盖地 酬赏 合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