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39
浣溪沙(八月十八夜东堂作)
作者: 毛滂 〔宋代〕
晚色寒清入四檐。
梧桐冷碧到疏帘。
小花未了烛花偏。
瑶瓮孛堆春这里,
锦屏屈曲梦谁边。
熏笼香暖索衣添。
傍晚的寒色透入四周的屋檐,
梧桐树影冷清,映入稀疏的帘子。
小花尚未凋谢,烛光却显得格外明亮。
瑶瓮里的春光堆积在这里,
锦屏的曲折之处,梦境是谁的呢?
香熏笼中温暖的气息,让我想添衣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今,号阮亭,宋代词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词作,风格细腻,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心理感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八月十八夜,正值秋季,夜晚清冷,作者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浣溪沙》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的开头以“晚色寒清”引入,描绘了夜晚的清冷氛围,给人一种静谧和孤独的感觉。接着,梧桐的描写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清冷的意境,树影映入窗帘,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情感的孤寂。
“小花未了烛花偏”一句,诗人通过烛光的明亮与小花的凋零之间的对比,体现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让人感受到一丝惆怅。而“瑶瓮孛堆春这里”则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在此堆积,似乎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熏笼香暖索衣添”一句,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气氛,与前面的清冷形成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对温暖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温暖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晚色寒清入四檐”中的“寒清”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瑶瓮”象征着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