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日将赴江上,杨弘微时任凤翔,寄诗别》

时间: 2025-07-12 17:16:13

诗句

寂寞两相阻,悠悠南北心。

燕惊沧海远,鸿避朔云深。

夜梦江亭月,离忧陇树阴。

兼秋无限思,惆怅属瑶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7:16:13

原文展示: 寂寞两相阻,悠悠南北心。燕惊沧海远,鸿避朔云深。夜梦江亭月,离忧陇树阴。兼秋无限思,惆怅属瑶琴。

白话文翻译: 孤独与寂寞相互阻隔,南北两地的心思悠远。燕子惊觉沧海遥远,鸿雁避开北方的浓云。夜晚梦见江亭的月亮,离别的忧愁笼罩在陇树的阴影下。秋天带来了无尽的思念,惆怅之情如同瑶琴的音符。

注释:

  • 寂寞:孤独,寂静。
  • 悠悠:遥远,长久。
  • 燕惊:燕子惊觉。
  • 沧海:大海。
  • 鸿避:鸿雁避开。
  • 朔云:北方的云。
  • 江亭月:江边亭子上的月亮。
  • 离忧:离别的忧愁。
  • 陇树阴:陇山上的树荫。
  • 兼秋:正值秋天。
  • 惆怅:忧郁,伤感。
  • 瑶琴:一种古代的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其诗风清丽,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此诗是他在秋日即将离开江上时,寄给时任凤翔的杨弘微的告别诗。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的离别为主题,通过“寂寞”、“悠悠”、“燕惊”、“鸿避”等词语,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遥远思念。诗中的“夜梦江亭月”和“离忧陇树阴”进一步以梦境和自然景象来抒发离别的忧愁。最后,“兼秋无限思,惆怅属瑶琴”将秋天的萧瑟与琴声的哀婉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典型的唐代离别诗。

诗词解析:

  • 寂寞两相阻,悠悠南北心: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因距离而产生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
  • 燕惊沧海远,鸿避朔云深:通过燕子和鸿雁的意象,象征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 夜梦江亭月,离忧陇树阴:夜晚的梦境和江亭的月亮,以及陇树的阴影,都是作者内心离愁的写照。
  • 兼秋无限思,惆怅属瑶琴:秋天的到来增加了作者的思念,而瑶琴的音符则象征了作者的惆怅和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燕惊沧海远”中的“燕惊”比喻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拟人:如“鸿避朔云深”中的“鸿避”赋予鸿雁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寂寞两相阻,悠悠南北心”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离别与思念。通过自然景象和梦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秋日离别时的孤独、忧愁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燕惊:象征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鸿避:象征作者无法与友人相见的无奈。
  • 江亭月:象征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离愁。
  • 陇树阴:象征作者内心的忧愁和离别的阴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燕惊”象征了什么? A. 作者的恐惧 B. 作者的思念 C. 作者的无奈 答案:B

  2. “鸿避朔云深”中的“鸿避”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惆怅属瑶琴”中的“瑶琴”象征了什么? A. 作者的快乐 B. 作者的惆怅 C. 作者的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王维的《送别》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些诗作都表达了离别和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武元衡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表达离别情感时的不同手法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唐代诗人传记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赠耆英 宿竹瓦舖二首 晒蓑亭 用洪觉范诗为首作四绝 其四 观徐复州家书画七首 呈明叔七首 贺向伯元通判休致 见卖梅花者作卖花行 感怀五首 其二 立春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前怕龙,后怕虎 包含授的词语有哪些 一无所有 谬容 歺字旁的字 情趣相得 贵姓 包含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梗的词语有哪些 蛍青 寸字旁的字 撞郎 起解 廾字旁的字 买田阳羡 氏字旁的字 包含饱的成语 完完全全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