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摘得新 其三》

时间: 2025-07-27 21:40:19

诗句

欲上床。

卸头留半妆。

残膏衔兽颈,且缝裳。

晶环绕指先知冷,偎谁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40:19

原文展示:

欲上床。卸头留半妆。残膏衔兽颈,且缝裳。晶环绕指先知冷,偎谁傍。

白话文翻译:

想要上床休息,却还未完全卸去妆容。残留的脂粉仿佛挂在兽颈上,暂且缝缝衣裳。手指上的晶环已经感到寒冷,依靠着身边的谁呢?

注释:

  • 欲上床:想要上床休息。
  • 卸头留半妆:指的是没有完全卸妆,仍然留着一部分的妆容。
  • 残膏衔兽颈:残留的脂膏仿佛挂在某种兽颈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妆容的残留。
  • 且缝裳:暂且缝制衣裳,暗示着一种懒散与不急于入睡的状态。
  • 晶环:指的是手指上的戒指,形容它的光华。
  • 绕指先知冷:手指上的戒指感觉冷,暗示情感的疏离与孤独。
  • 偎谁傍:依靠着谁,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1625年-1714年),字凤翔,号云山,晚号梅溪,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诗人。他以写景抒情见长,诗风清新隽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事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表达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摘得新 其三》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夜晚的思绪与情感。首句“欲上床”透露出一种倦意和对休息的渴望,随后却又因未卸妆而显得犹豫,展示出女性在面临休息与妆容之间的矛盾。残妆的描写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延续,更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暗示着她对生活的依依不舍。

“晶环绕指先知冷”一句,展现了戒指的冷意,象征着孤独与失落。这种冷感与女性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她对温暖情感的期待和对身边人的依赖。最后一句“偎谁傍”更是直接体现了对温暖的渴望,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勾勒出女性在夜晚独处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展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上床:开始想要休息,但未完全放下。
  2. 卸头留半妆:妆容尚未完全卸去,表现出一种犹豫。
  3. 残膏衔兽颈:残妆如同挂在兽颈,象征着一种沉重与无奈。
  4. 且缝裳:对生活的琐事不以为意,展示出一种慵懒。
  5. 晶环绕指先知冷:戒指的冷意象征着内心的孤独。
  6. 偎谁傍:渴望依靠他人,表达对温暖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残膏比作兽颈,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 拟人:晶环似乎能“先知冷”,赋予物品以情感。
  • 对仗:诗歌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温暖情感的渴望与孤独感的抒发,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休息与放松的空间。
  • :外在美的表现,隐喻内心的矛盾。
  • 晶环:象征爱情与承诺,同时也暗示孤独。
  • :情感的疏离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欲上床”表达了什么?

    • A. 渴望工作
    • B. 渴望休息
    • C. 渴望外出
    • D. 渴望旅行
  2. “残膏衔兽颈”中的“兽颈”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丑陋
    • B. 重负
    • C. 温暖
    • D. 和谐
  3. 诗中提到的“晶环”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静
    • B. 孤独
    • C. 快乐
    • D. 生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毛奇龄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女性的内心情感与对温暖的渴望。两者都使用了细腻的意象,但毛奇龄的诗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坡园 雨凉 元宵怀乡二首 其二 甘园 蒙叟悟禅人俗舍在湖口县予留江城闻其归省且 清明日怀孤山 午睡中怀约山游 三贤祠 赠封禺山翁 断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拍发 反犬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藏头漏影 众鞅 包含舆的成语 协契 乐育人材 麥字旁的字 乐极哀生 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击馋 閠字旁的字 放结尾的成语 光柱 大路椎轮 臣字旁的字 在天之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