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读山海经图》

时间: 2025-04-26 23:38:13

诗句

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

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

炎海积歊蒸,阴幽异明晦。

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

群伦固殊禀,至理宁一概。

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

未能识造化,但大披图绘。

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8:13

读山海经图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原文展示:

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
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
炎海积歊蒸,阴幽异明晦。
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
群伦固殊禀,至理宁一概。
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
未能识造化,但大披图绘。
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海经》中所包含的浩瀚世界。书中的夏鼎仿佛象征着九州,山经中有许多遗留下来的记载。在那空旷而荒凉的地方,群山在朦胧的雾霭中交汇。炎热的海面上蒸腾着浓烟,阴暗的地方则有着不同的光明与黑暗。奔跑着的生物各有不同的种类,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群体之间固然各有各的特性,至理的真理是否能够概括一切呢?那些惊骇的人自称受到惊吓,然而生命之中,谁能真正理解那些奇异的事物?我们未能识别造化的奥秘,只能将其大致地描绘在图画之上。如果没有万物的多样性,又怎能理解这广阔的天地呢?

注释:

  • 夏鼎:古代的一个重要器物,象征着国家的中心和权力。
  • 山经:指《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古籍,内容涉及地理、神话、动物、植物等。
  • 杳霭:形容雾气弥漫,视野模糊的样子。
  • 倏忽:形容时间极快,转瞬即逝。
  • 群伦:指众多不同的群体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其文风清新自然,擅长散文和诗词。

创作背景: 《读山海经图》创作于欧阳修对《山海经》的深入研究和对自然界的深刻反思之时,反映了他对宇宙万物的思考与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是对《山海经》的阅读体验,更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山海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欧阳修以“夏鼎象九州”开篇,立刻引出国家与地理的关系,接着用“空蒙大荒”描绘出一种广阔而神秘的气氛,给人一种浩瀚无垠的感觉。随着诗句的展开,“奔趋各异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强调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的独特存在。同时,诗中反复探讨“至理宁一概”的问题,提示我们在面对复杂的自然时,不能简单地以单一的标准去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天地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类觉知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宇宙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本质的探求。最终,诗人以“岂知方舆大”结束,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是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夏鼎象九州”:用夏朝的鼎象征着整个国家,表达了对地理的认知。
    • “山经有遗载”:指《山海经》中记录的丰富内容。
    • “空蒙大荒中”:形容广阔而空旷的自然环境。
    • “杳霭群山会”:描绘山峦在雾气中的交错景象。
    • “炎海积歊蒸”:展现炎热海面上蒸腾的景象。
    • “奔趋各异种”: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 “群伦固殊禀”:各个群体有各自的特性。
    • “至理宁一概”:探讨真理是否能够被简单概括。
    • “骇者自云惊”:指出那些感到惊恐的人不一定真正理解自然。
    • “未能识造化”:反映出对自然法则的无知。
    • “但大披图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理解仅限于表面。
    • “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强调万物的多样性是理解天地的基础。
  • 修辞手法:

    • 比喻:把夏鼎比作九州,象征国家的统一。
    • 拟人:自然现象如“骇者”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如“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通过对《山海经》的解读,诗歌探讨了自然的复杂性与生命的多样性,强调在对待自然时应有的谦卑与敬畏之心。

意象分析:

  • 夏鼎:象征权力与国家。
  • 大荒:代表自然界的广袤与神秘。
  • 群山:多样性与生命的象征。
  • 炎海: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夏鼎象九州”中的“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古代器物
    • C. 一种农具
    • D. 一种饮品
  2. 诗中提到“奔趋各异种”,表示什么?

    • A. 只有一种生物
    • B. 生物的多样性
    • C. 自然的单一性
    •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欧阳修和王维的山水诗,欧阳修更注重哲理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山海经》注释与解读
  • 欧阳修研究专著及论文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湘月·送共庵并祝浪公王亚庵诸同志 湘月·赠珊珊公子昆仲 湘月 湘月 山塘秋集分题得坏塔 湘月 天平山上白云亭酌泉晚眺,欲寻远公石屋不果,归路看红叶泊鹭飞浜作。 湘月 题长沙郑淑荃女史云璈阁诗草 湘月 早梅 湘月·泗英为吴孚威建蓬莱阁于南川三泉公园嘱题 湘月 岫云寺延清阁月夜和息厂,用石帚韵 湘月 读《西湖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箭穿雁口 朽结尾的成语 一蟹不如一蟹 凭附 人字头的字 金字旁的字 东撙西节 回音壁 戈字旁的字 简当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勃然大怒 丶字旁的字 观化听风 欠字旁的字 包含撩的成语 恭贺新禧 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章万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