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01
寄远
作者: 马戴 〔唐代〕
坐想亲爱远,行嗟天地阔。
积疹甘毁颜,沈忧更销骨。
迢迢游子心,望望归云没。
乔木非故里,高楼共明月。
夜深秋风多,闻雁来天末。
我坐在这里思念远方的亲人,行走时感叹天地是多么宽广。积聚的忧愁让我容颜憔悴,深沉的忧虑更是让我消瘦。游子心中思念遥远,望着天空中的归云渐渐消失。高大的树木并不是我的故乡,高楼和明月共同伴我度过这个夜晚。夜深了,秋风萧瑟,听到了雁阵在天边的鸣叫。
马戴,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中较为重要的代表之一。
《寄远》创作于游子在外时,思念亲人和故乡的情感交织中,反映了唐代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寄远》是马戴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坐想亲爱远”直抒胸臆,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行嗟天地阔”感叹远隔的距离,情感愈发沉重。诗中的“积疹甘毁颜”与“沈忧更销骨”则形象地描绘了忧愁对身体的侵蚀,突显出思念的苦楚。
接下来的“迢迢游子心,望望归云没”表达了游子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归云的消失更加强调了无望与失落。最后几句“乔木非故里,高楼共明月”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环境,虽然身在异乡,却感受到明月的陪伴,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淡淡的安慰。结尾的“夜深秋风多,闻雁来天末”则将季节的变迁与游子的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愁情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思乡情绪。
全诗通过对游子思乡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人们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思乡的普遍情感。
诗中“坐想亲爱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友人的怀念
“高楼共明月”中的“高楼”指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诗人所在的城市
C. 身在异乡的高楼
诗中提到的“闻雁来天末”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来临
B. 归乡的希望
C. 游子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