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以尤延之同》

时间: 2025-04-26 03:54:27

诗句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

团扇家家画放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27

原文展示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以尤延之同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白话文翻译

在六月二十四日的夜晚,我梦见了范至能、李知几和尤延之等朋友。
露水湿润了竹篷,轻轻飘荡在淡淡的烟雾中。
偶然经过菱角市,寻找溪边的朋友,却在苹汀上挑选钓筒。
白色的荷花香气在雨后刚刚散发,红色的蜻蜓在微风中显得脆弱。
你知道吴中的最近发生的事情吗?每家团扇上都画着放翁的像。

注释

  • 露箬:露水浸润的竹叶。
  • 霜筠:指的是竹子,形容竹子的清冷。
  • 菱市:指的是售卖菱角的市场。
  • 苹汀:指水边的浮萍或水草,适合垂钓的地方。
  • 白菡萏:白色的荷花。
  • 弱不禁风:形容蜻蜓在微风中非常脆弱。
  • 吴中:指的是吴地,今江苏一带。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通常绘有图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宗端,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一生积极参与政治,致力于复国,作品多反映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感慨。其诗风格刚健有力,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危机四伏,他的心中虽然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但也渴望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和自然的宁静。诗中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旧友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开篇,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露箬霜筠织短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篷在露水和霜气中的清新景象,给人以清凉之感。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偶然在菱市遇到朋友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愉悦。整首诗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富有生机的夏夜。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描绘了雨后荷花的清香和蜻蜓的娇弱,展现了自然的柔美和生命的脆弱。在最后一句“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中,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引入对吴中近事的关心,表现出对故土的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箬霜筠织短篷:描绘了用竹叶编织的短篷,表现出清新的夏夜气息。
  2. 飘然来往淡烟中:形象地描绘了在烟雾缥缈中,竹篷轻轻摇动的情景。
  3. 偶经菱市寻溪友:在菱角市场偶然遇到寻找溪边朋友的情景,体现了随性与自然。
  4. 却拣苹汀下钓筒:诗人选择在水边钓鱼的悠闲生活。
  5. 白菡萏香初过雨:雨后荷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描绘出迷人的自然景色。
  6. 红蜻蜓弱不禁风:蜻蜓在微风中显得无力,暗含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7. 吴中近事君知否?:关心吴中发生的事情,反映了对故土的关怀。
  8. 团扇家家画放翁:提到团扇上都画着放翁,传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露箬霜筠”来形容竹篷的清新。
  • 对仗:如“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蜻蜓被形容为“弱不禁风”,赋予了其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朋友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时局的关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箬:象征清新与自然。
  • 菱市:反映生活的烟火气,人与自然的和谐。
  • 白菡萏:代表美好和纯洁。
  • 蜻蜓:象征脆弱与无常。
  • 团扇:传递友谊与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菡萏香初过雨”描述了什么?

    • A. 荷花的香气
    • B. 春天的气息
    • C. 竹子的清香
  2. 诗人提到的“吴中近事”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对自然的观察
    • B. 对故乡的关心
    • C. 对朋友的怀念
  3. “团扇家家画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谁?

    • A. 陆游
    • B. 李白
    • C.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 vs. 苏轼

两位诗人都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但陆游的诗多表现出对故国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而苏轼则更倾向于表现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随性享受。陆游的诗更为细腻和深沉,苏轼则显得开朗和豁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西江月(西江月梦中作,觉后浑能省记,独欠第五句,因足成之。晓起大雪) 送刘类元 黄夫人之葬某新有丧不得为文以侑虞殡命儿冲 再和 题外舅提刑杨大夫墓 题三衢于艮室 和宇文汉州□□气房楼记诗 李参政 其五 王宜人挽诗 于眉州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则思义 万世不易 一箪一瓢 苍黄翻覆 糸字旁的字 故交 車字旁的字 置堇 包含芦的成语 艮字旁的字 洁纯 通熟 雾衣 方生方死 舟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亲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