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无了禅师》

时间: 2025-05-15 08:18:23

诗句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8:18:23

原文展示: 赠无了禅师 周朴 〔唐代〕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白话文翻译: 不学世俗所珍惜的,这是为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之外,虎迹在乱山中。 昼夜必然相连离去,古今谁敢相同。 禅的情感岂能轻易问,问答更是无穷无尽。

注释:

  • 不学世所惜:不学习世俗所珍视的东西。
  • 是何无了公:这是为何无了公(指无了禅师)。
  • 灵匡虚院外:灵匡(地名)的虚院(指寺庙)之外。
  • 虎迹乱山中:虎的足迹在杂乱的山中。
  • 昼夜必连去:昼夜必然相连离去。
  • 古今争敢同:古今谁敢相同。
  • 禅情岂堪问:禅的情感岂能轻易问。
  • 问答更无穷:问答更是无穷无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朴是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禅宗思想。这首诗是赠给无了禅师的,表达了对禅师超脱世俗、深邃禅理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周朴访问无了禅师的寺庙时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禅师修行境界的赞叹和对禅理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无了禅师修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深入禅理的形象。诗中“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一句,以虎迹象征禅师的修行之地虽险恶却充满生机,体现了禅师不畏艰难的精神。后两句“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则表达了禅理的深奥和无尽,强调了禅修的不可言说性和无穷探索的可能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诗人表达了对无了禅师不随世俗的敬佩,认为禅师的超然态度值得学习。
  2.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描绘禅师修行之地的险恶与生机,象征禅师的精神境界。
  3.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表达时间流转的无情,以及禅师修行境界的古今罕见。
  4.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强调禅理的深奥和无尽,以及禅修的不可言说性。

修辞手法:

  • 象征:通过“虎迹乱山中”象征禅师的修行环境虽险恶却充满生机。
  • 对比:“昼夜必连去”与“古今争敢同”形成对比,强调禅师修行境界的古今罕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无了禅师超脱世俗、深邃禅理的敬仰,以及对禅修深奥和无尽探索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虎迹:象征禅师的修行环境虽险恶却充满生机。
  • 灵匡虚院:象征禅师的修行之地,具有神秘和超脱世俗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虎迹乱山中”象征什么? A. 禅师的修行环境 B. 世俗的纷扰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2. 诗的最后一句“问答更无穷”表达了什么? A. 禅理的浅显 B. 禅理的深奥和无尽 C. 禅理的简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禅修环境的描绘和对禅理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周朴的《赠无了禅师》都描绘了禅修环境,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禅意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周朴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禅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禅诗的深入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碧梧井 临江仙 临江仙第四体 临江仙 吕城道中 临江仙·古寺长廊清夜美 临江仙 春游 临江仙 赠仲经女子楚楚 临江仙 柬友 临江仙·欣遇月圆先两日 临江仙 山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兴利剔弊 包含豆的词语有哪些 酒不醉人人自醉 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燎的词语有哪些 挹攍 豕字旁的字 疾足先得 心急火燎 山翁 四字头的字 惑蔽 银团 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昭聋发聩 白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霜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