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放言》

时间: 2025-05-18 10:02:10

诗句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鸟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0:02:10

原文展示:

放言 王禹偁 〔宋代〕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鸟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白话文翻译:

人生在世,唯一值得追求的是如何问道,无论是得失、升降,终究都是虚幻。 宁愿像飞鸟一样追随四皓(指古代的四位贤人),也不愿像鱼一样葬身于三闾(指屈原)。 在傅岩(传说中的贤人隐居地)偶梦谁来调鼎(指治理国家),在彭泽(陶渊明隐居地)高歌自荷锄(指自食其力)。 不愿在世间争夺权势地位,就像蜗牛一样,随处都可以是我的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问道:追求真理、道德。
  • 得丧升沉:指人生的得失、升降。
  • 四皓:指古代的四位贤人,商山四皓。
  • 三闾:指屈原,因其曾任三闾大夫。
  • 傅岩:传说中的贤人隐居地。
  • 调鼎:治理国家。
  • 彭泽:陶渊明隐居地。
  • 荷锄:自食其力。
  • 窟穴:指权势地位。
  • 蜗牛:比喻随遇而安,不争不抢。

典故解析:

  • 四皓:商山四皓,指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因隐居商山而得名,后世常用以比喻隐逸高士。
  • 三闾: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后因忠谏被贬,投汨罗江而死,成为忠贞不渝的象征。
  • 傅岩:传说中的贤人隐居地,象征隐逸生活。
  • 彭泽:陶渊明隐居地,象征田园生活和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主张文学应有益于世。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但官场斗争依然激烈。王禹偁在政治上有所抱负,但也深感官场的虚伪和险恶,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问道”一词体现了作者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而“得丧升沉总是虚”则揭示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后两句通过对“四皓”和“三闾”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宁愿追随贤人隐逸,也不愿陷入世俗纷争的决心。最后两句以“蜗牛”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不争不抢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首句提出人生追求的核心是“问道”,即追求真理和道德;次句指出人生的得失升降都是虚幻的,不值得过分执着。
  2. “宁可飞鸟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通过对比“飞鸟随四皓”和“鱼腹葬三闾”,表达了作者宁愿追随贤人隐逸,也不愿陷入世俗纷争的决心。
  3.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通过“傅岩”和“彭泽”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的肯定。
  4.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最后两句以“蜗牛”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不争不抢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四皓”和“三闾”的对比,强调了作者的选择和态度。
  • 比喻:以“蜗牛”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 典故:运用“四皓”、“三闾”、“傅岩”和“彭泽”等典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对“问道”、“得丧升沉”、“四皓”、“三闾”等概念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问道:追求真理和道德。
  • 得丧升沉:人生的得失升降。
  • 四皓:古代的四位贤人,象征隐逸高士。
  • 三闾:屈原,象征忠贞不渝。
  • 傅岩:贤人隐居地,象征隐逸生活。
  • 彭泽:陶渊明隐居地,象征田园生活和自食其力。
  • 蜗牛:随遇而安,不争不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问道”指的是什么? A. 追求真理和道德 B. 追求权势地位 C. 追求物质财富 答案:A

  2. “四皓”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隐逸高士 B. 忠贞不渝 C. 权势地位 答案:A

  3. 诗中“蜗牛”比喻什么? A. 随遇而安,不争不抢 B. 追求权势地位 C. 追求物质财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禹偁《放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多首诗作,有助于了解其田园诗的风格和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落花八首 烛泪 应制题扇 立春日赐百官春饼 春词二首 其一 杏花画眉 班鸠 琵琶士女 闺思 胡人醉归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靑字旁的字 有心有意 赆货 功成行满 不丧匕鬯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寸字旁的字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厉高 魚字旁的字 包含峤的词语有哪些 形开头的成语 妖言惑众 超群绝伦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敛钱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