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32
烛泪
作者:申时行 〔明代〕
风袭帘帷炬色寒,
鲛珠错落泻银盘。
红绡半湿金莲吐,
紫焰微销玉箸残。
传蜡汉宫春厌浥,
绝缨楚馆夜阑干。
须知归院承恩日,
涓滴还将雨露看。
全诗翻译:
风吹动帘幕,烛光显得寒冷,像是珠子错落在银色的盘子上。红色绡缎半湿,像是金莲花在吐露,微弱的紫色火焰渐渐熄灭,玉制的筷子也残损了。蜡烛在汉宫中传递春意,却又让人厌倦;楚馆的夜晚,栏杆已是寂寥。要知道,归院时承恩的日子,细雨滴落时还要欣赏雨露的滋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申时行(1496-1550),字景升,号白云,明代文学家,擅长诗文,曾任职于朝廷以外的地方,作品多表现对安逸生活的怀念与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对立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烛光与孤寂,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烛泪》是一首通过细腻描写传达深刻情感的诗。全诗以夜晚的烛光为引子,展现了孤独与思索的氛围。第一句“风袭帘帷炬色寒”通过风与烛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感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句子通过“鲛珠错落泻银盘”的意象,体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但同时也暗含一种易逝的感伤。
在描绘中,诗人用“红绡半湿金莲吐”来映射生命的脆弱与瞬息万变,火焰的消逝与筷子的残损,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失落。后半部分通过“传蜡汉宫春厌浥,绝缨楚馆夜阑干”展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寂的无奈。
最后两句“须知归院承恩日,涓滴还将雨露看”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现实无情,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在心中。这首诗用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孤独情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炬色寒”指的是什么?
A. 烛光的温暖
B. 烛光的寒冷
C. 风的冷冽
D. 夜的寂静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鲛珠”象征着_____。
判断题: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绝望。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申时行的《烛泪》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展现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色。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