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08:5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8:52:40
贾生
作者:李商隐 〔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惋惜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评。诗中提到,宣室(指汉宣帝的宫殿)里寻找有才干的人,却只找到那些失去权位的臣子。贾谊的才华和品德无人能比。然而,在半夜的空席上,听到的却是对神鬼的质问,而不是对百姓的关心。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他的诗作常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风格多变,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时事的批判。
《贾生》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的时期。李商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贾谊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统治者忽视民生、追求虚幻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
《贾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李商隐通过对贾谊的追忆,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无能。开头两句提到“宣室求贤”,即使在权力中心,仍然难以找到真正有才华的人,反而是一些被逐的臣子。在这句中,李商隐用“逐臣”来暗示那些被贬的政治人物,表达了对他们才华被埋没的惋惜。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描绘了一个寂寞的场景,前面的席子空无一人,暗示了贾谊的才华无人问津,令人感到可怜。最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是对当时统治者无视民众疾苦、沉迷于神秘与迷信的讽刺,表达了李商隐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整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又带有批判,语言简练而有力,展示了李商隐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贾谊的赞美与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忽视的惋惜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
“贾生才调更无伦”中的“贾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贾谊
B. 贾宝玉
C. 贾府
诗中提到的“苍生”指代什么?
A. 神灵
B. 普通百姓
C. 贵族
诗的主题主要在于对什么的批判?
A. 文学艺术
B. 政治腐败与人才被埋没
C. 历史人物
与李商隐的《贾生》相较,杜甫在《登高》中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但他的笔触更为沉重,强调的是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李商隐则侧重于个体才华的被忽视与政治的腐败,表现出更为微妙的感情和对社会的思考。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