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城南杂咏二十首·濯清亭》

时间: 2025-07-12 03:14:21

诗句

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

采之不盈把,怊怅暮忘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3:14:21

原文展示:

城南杂咏二十首·濯清亭 张栻 〔宋代〕 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 采之不盈把,怊怅暮忘饥。

白话文翻译:

芙蓉花岂不是美丽无比,清澈的水波中它显得更加清新。 想要采摘却不满一把,黄昏时分惆怅得忘记了饥饿。

注释:

  • 芙蓉:指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事物。
  • 濯濯:清澈明亮的样子。
  • 清涟漪:清澈的水波纹。
  • 怊怅:惆怅,心情忧郁。
  • 不盈把:不满一把,形容数量少。

诗词背景: 张栻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城南杂咏二十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城南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濯清亭》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城南观赏荷花时的情景,通过对荷花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内心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荷花在清澈水波中的美丽景象,通过“濯濯清涟漪”这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的清新脱俗。后两句“采之不盈把,怊怅暮忘饥”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内心的惆怅,即使到了黄昏时分,作者也因为内心的忧郁而忘记了饥饿,这种情感的表达深刻而动人。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 首句“芙蓉岂不好”直接赞美了荷花的美丽,用“岂不好”表达了对荷花的高度评价。
  • 第二句“濯濯清涟漪”通过“濯濯”和“清涟漪”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荷花在清澈水波中的美丽景象,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
  • 第三句“采之不盈把”表达了作者想要采摘荷花的愿望,但因为数量少而感到遗憾。
  • 第四句“怊怅暮忘饥”则通过“怊怅”和“忘饥”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因为内心的惆怅而忘记了饥饿,这种情感的表达深刻而动人。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芙蓉”比喻美丽的事物,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 拟人:通过“濯濯清涟漪”中的“濯濯”一词,赋予了水波以生命力,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的“濯濯清涟漪”和“怊怅暮忘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荷花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美丽和高洁。
  • 清涟漪:象征清澈和纯净。
  • 怊怅:象征内心的忧郁和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芙蓉”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梅花 C. 菊花 D. 牡丹

  2. “濯濯清涟漪”中的“濯濯”是什么意思? A. 清澈 B. 明亮 C. 污浊 D. 暗淡

  3. 诗中的“怊怅暮忘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郁 D. 惊讶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通过对小池中的荷花和蜻蜓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濯清亭》与杨万里的《小池》:两者都以荷花为主题,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歌,是了解宋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是了解宋代文学的必备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马庄父问行期之什 咏晴 送李仲诗二首 蕃舣舟湘西之明夕郑仲理吴德夫周伯寿黎季成共置酒于书院阁下追饯者邢广声王衡甫时戊申仲秋七日 用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为韵诗赋十章呈陈君 远父往富沙兼简马庄父二首 其一 赠李子永泳 简倪秘校觅香 寄杨溥子 寄审知并属彦博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啼结尾的成语 托物连类 松紧 坐筹帷幄,决胜千里 貝字旁的字 完愿 截没 同明相照 旡字旁的字 近水楼台 水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辖境 龠字旁的字 离合悲欢 树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