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元晦咏画壁》

时间: 2025-04-26 23:34:49

诗句

松杉夹路自清阴,溪水有源谁复寻。

忽见画图开四壁,悠然端亦慰予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4:49

原文展示:

和元晦咏画壁 松杉夹路自清阴,溪水有源谁复寻。 忽见画图开四壁,悠然端亦慰予心。

白话文翻译:

松树和杉树排列在道路两旁,自然形成清凉的树荫,溪水有源头,但谁还会去寻找呢? 忽然看到四周墙壁上展开的画图,心情顿时变得宁静,感到慰藉。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杉:松树和杉树,常绿乔木,这里指道路两旁的树木。
  • 清阴:清凉的树荫。
  • 溪水有源:溪水有其发源地。
  • 画图:指墙壁上的画作。
  • 四壁:指房间的四面墙壁。
  • 悠然:形容心情宁静、自在。
  • 慰予心:使我的心感到安慰。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栻与友人元晦(朱熹)的唱和之作,元晦咏画壁,张栻以此诗回应。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致与画作带来的心灵慰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杉夹道、溪水有源的自然景象,以及画图展开的室内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艺术作品的欣赏之情。诗中“忽见画图开四壁”一句,突出了画作带来的惊喜和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作者在繁忙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艺术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杉夹路自清阴:松树和杉树排列在道路两旁,自然形成清凉的树荫。这里描绘了自然景致,给人以清凉舒适之感。
  2. 溪水有源谁复寻:溪水有其发源地,但谁还会去寻找呢?这里暗示了人们对自然源头的忽视,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3. 忽见画图开四壁:忽然看到四周墙壁上展开的画图。这一句突出了画作带来的惊喜,也引出了下文的心灵慰藉。
  4. 悠然端亦慰予心:心情顿时变得宁静,感到慰藉。这里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画作时的心境变化,体现了艺术对心灵的抚慰作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松杉夹路”与“溪水有源”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画图开四壁”比喻画作的展开,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致和艺术作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欣赏,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杉:代表自然之美,给人以清凉舒适之感。
  • 溪水:象征自然之源,引发对自然之美的思考。
  • 画图:代表艺术之美,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松杉夹路自清阴”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松树和杉树排列在道路两旁,自然形成清凉的树荫。 B. 溪水有其发源地。 C. 画作展开在墙壁上。 答案:A

  2. 诗中“忽见画图开四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B. 对艺术作品的惊喜和心灵的慰藉。 C. 对自然源头的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和元晦咏画壁》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诗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欣赏,但前者更侧重于画作带来的心灵慰藉,后者则侧重于读书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歌,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朱熹诗集》:收录了朱熹的诗歌,有助于对比两位诗人的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孟玉归山阴 雪中六解 和王秘书游水乐洞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昔游诗 其九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 昔游诗 其十四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 其七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金神夜猎图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撇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麋蒙虎皮,攻之者众 韦字旁的字 孺婴 异舍 魚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进袭 醇酒美人 一笔不苟 揪斗 抬脚动手 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盈千累百 食荼卧棘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