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3:2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3:21:48
江行阻风
作者: 蔡戡 〔宋代〕
雁峰飘泊又经年,
却忆槎头缩项鳊。
三伏炎光真烁石,
重湖骇浪远连天。
快风坐阅千帆过,
上水徒劳百丈牵。
坎止流行随所遇,
便当归去访林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江河上行舟的经历。经过多年的漂泊,作者回忆起在船头悠闲垂钓的时光。炎热的夏季,阳光炙烤着大地,湖面波涛汹涌,似乎与天际相连。强劲的风吹过,千帆竞发,而我却感到上流的水流徒劳无功,无法牵引我的心情。命运的起伏随波逐流,或许该回去寻访那幽静的山林泉水了。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蔡戡在江边行舟之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内心的追求。
《江行阻风》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人在行舟途中,面对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化,心中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首联“雁峰飘泊又经年”将读者引入一种孤独的境地,仿佛在诉说着漂泊者的无奈与思乡之情。接着“却忆槎头缩项鳊”,通过对往昔宁静生活的回忆,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中间部分描写炎热的夏季和波涛汹涌的湖面,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无情,同时也暗喻作者在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快风坐阅千帆过”,诗人以强风推船,千帆齐发,象征着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在“上水徒劳百丈牵”中,诗人又感到无尽的水流与自身的无力感,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最后两句“坎止流行随所遇,便当归去访林泉”,点明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崇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槎头”指的是哪里?
A. 船头
B. 河流
C. 山巅
D. 湖泊
“三伏炎光真烁石”中,三伏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追求财富
B. 向往宁静生活
C. 忘却过去
D. 争取名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粗略解读:
蔡戡的作品关注内心世界,强调对自然的感受;而李白则常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表现人生态度的乐观与洒脱。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江行阻风》这首诗歌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