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20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林中梅花如隐士,只多野气也无尘。
庭中梅花如贲人,也无野气也无尘。
不疏不密随宜了,旋落旋开无不好。
珠帘遣风细为吹,画檐护霜寒更微。
诗翁绕阶未得句,先送诗材与翁语。
有酒如渑谁伴翁,玉雪对饮惟渠侬。
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兄留一月。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梅花的美丽与清幽。林间的梅花像隐士,只有自然的气息,没有尘埃;而庭中的梅花如同风雅之人,同样没有自然的气息和尘埃。梅花的开落恰到好处,没有过于稀疏或密集,时而绽放,时而凋落,皆是美好。细风轻拂珠帘,微霜在画檐上更显清冷。诗人绕着阶梯徘徊,却未能写出诗句,先把诗的素材和话语送给朋友。若有美酒相伴,谁能陪伴我?对饮的只有你我。朋友想要回家,正准备出发,不妨再为梅花留下一月的时间。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独特。他的诗歌以清新、明丽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经济逐渐发展,文人雅士多聚于花园、庭院之间,诗人们常常以梅花为题材,表达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是一首充满了清新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梅花的描绘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前两句通过将梅花比作隐士和风雅之人,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不染尘埃的气质,给人以清静之感。接着,诗人描绘梅花开放与凋落的自然过程,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与接受,体现了他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珠帘与画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庭院氛围,似乎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寒意,增加了诗中清冷的美感。最后几句转向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诗翁与友人共饮的场景,显得温馨而亲切,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歌在清新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崇尚,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梅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将林中梅花比作什么?
A. 隐士
B. 贲人
C. 诗翁
D. 朋友
诗中提到的“珠帘”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贫穷
B. 精致与优雅
C. 自然
D. 友情
诗人在庭中做了什么?
A. 写诗
B. 赏梅
C. 喝酒
D. 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