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4:5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4:52:26
我结小庵犹舴艋,
师抛大刹似蘧庐。
菩提身外更无物,
椰子腹中惟有书。
不踏一芦堪去矣,
许分半芋竟何如。
元来又被寒翁引,
径指坟山作退居。
我在小庵里生活,像一只小船在水中漂浮;
而你却抛弃了大寺,似乎是在寻求田园的宁静。
菩提心中无其他物,
椰子的壳里仅有书本。
不踏一芦就能离去,
分得半根芋头又有什么用呢?
原来我被寒老引导,
径直指向坟山,选择了隐退。
刘克庄,字子元,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和咏史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刘克庄隐居之际,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轻视。诗中通过“小庵”和“菩提”等意象,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开篇以“我结小庵犹舴艋”,形象地表现了他在小庵中如同小船般的自由自在。接着以“师抛大刹似蘧庐”,对比出自己与他人对生活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对大寺庙繁华喧嚣的拒绝。
“菩提身外更无物,椰子腹中惟有书”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充实,诗人认为知识和智慧才是生活的真正财富。接下来的“许分半芋竟何如”,更是表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薄,认为即使分得一小块食物也无所谓,因为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两句“元来又被寒翁引,径指坟山作退居”则点明了诗人隐退的原因和目标,暗示了人生的终极归宿,既是对死亡的思考,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构成了整首诗的主题。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我结小庵犹舴艋”中的“小庵”指什么?
诗中“菩提身外更无物”表达了什么思想?
“寒翁”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