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2:0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2:06:15
湘中蛟娣号汜人,楚天冉冉红罗巾。一钩晓月洛桥下,风光冶丽偏相亲。别来愁绪纷难理,鄂渚微波嬉上巳。烟裙雾鬓惊淼茫,画舻回首人千里。千里。湘中水。江面微风翻绣被。轻别玉娥归去矣。泪滴龙堂青绮。十年重遘蛟宫娣。愁绝楚天上巳。
在湘江中,蛟娣被称作汜人,楚地的天空下,红罗巾轻轻飘动。晨曦下,一弯明月映照在洛桥之下,景色如此美丽,令人心生亲近。自从分别以来,愁苦的情绪难以理清,鄂渚的微波轻轻拍打着岸边。烟雾缭绕的裙子和头发令人感到迷离,画舫回首,远方的人已千里之外。千里之外的湘江水面,微风轻轻翻动着绣被。轻轻地告别了美丽的玉娥,她回去了。泪水滴落在龙堂的青绮上,十年后再次邂逅蛟宫的蛟娣,愁苦已在楚天中弥漫。
陈维崧(约1640年-1711年),字佩弦,号白云楼主,明末清初诗人,他的诗风以清丽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尤其以抒情诗著称。
《调笑令》是陈维崧在流亡生涯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恋、对美好爱情的追忆,这种情感在清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
《调笑令 其二 汜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深情。诗中以湘江、蛟娣、红罗巾等元素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灵动气息。开篇便以“湘中蛟娣”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和美丽的世界;而“楚天冉冉红罗巾”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整首诗在情感上波动起伏,先是思念的愁绪亘古而难以理清,继而又通过烟裙雾鬓的描写,展现女子的柔美与迷离,最终又回归到对离别的惋惜。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的深度,又充满了画面感,令人如身临其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人的情感,主要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惆怅。
“湘中蛟娣号汜人”中的“蛟娣”指的是: a) 一种鸟 b) 水中的妖精 c) 一种花
“楚天冉冉红罗巾”中的“红罗巾”象征: a) 祝福 b) 美丽 c) 悲伤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