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22:3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38:24
六月初七日雨小止游蒲溪临独木桥而还 张嵲 〔宋代〕
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 因听林外声,遂来幽涧曲。 湿烟深不散,浅濑漂寒玉。 木杪见云生,前峰聊注目。
在六月初七日,雨势稍缓,我游历蒲溪,经过独木桥后返回。 岩石两侧紧束,竹树交错,绿意盎然。 因听到林外的声音,我便来到这幽深的溪涧弯曲处。 湿润的烟雾深沉不散,浅浅的急流漂浮着寒玉般的石头。 在树梢上看到云雾升起,前方的山峰让我暂时注目。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隐逸之情。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见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后游历蒲溪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之情。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游历蒲溪的景致,展现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生机。首句“石岩两相束,竹树交柯绿”即勾勒出一幅岩石紧束、竹树交错的绿意盎然画面,给人以清新之感。随后,“因听林外声,遂来幽涧曲”表达了作者因听闻林外声音而来到幽深溪涧的情景,增添了诗的动态美。
“湿烟深不散,浅濑漂寒玉”一句,通过“湿烟”和“寒玉”的意象,传达了雨后的湿润与清凉,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最后,“木杪见云生,前峰聊注目”则以树梢上的云雾和前方的山峰作为结尾,留下了深远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石岩两相束”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岩石紧束 B. 竹树交错 C. 溪涧弯曲 D. 云雾升起
“湿烟深不散”中的“湿烟”象征什么? A. 雨后的湿润 B. 林外的声音 C. 溪涧的弯曲 D. 山峰的注目
诗的结尾“木杪见云生”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清新自然 B. 静谧深远 C. 动态美 D. 清凉纯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