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后经废寺》

时间: 2025-05-09 04:08:45

诗句

露槿霜枫秋满寺,瓦烟疏冷石床隈。

萧条更值寒风后,黄叶深于旧路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4:08:45

原文展示:

露槿霜枫秋满寺,
瓦烟疏冷石床隈。
萧条更值寒风后,
黄叶深于旧路苔。

白话文翻译:

露水沾湿了槿花,霜染了枫叶,秋意浓厚地弥漫在寺庙之中。屋顶的烟雾稀疏而寒冷,石床的边缘显得更加孤寂。萧条的景象在寒风过后愈发显得凄凉,黄叶在旧路上深深地覆盖着青苔。

注释:

  • 露槿:槿花被露水打湿。
  • 霜枫:枫树在霜的覆盖下,颜色愈加鲜明。
  • 秋满寺:秋天的气息充满了寺庙,渲染了环境的氛围。
  • 瓦烟:屋顶的烟雾,通常指火烟。
  • 疏冷:稀疏而冷清,形容寺庙的宁静与冷清。
  • 石床隈:石床的角落或边缘,指坐卧之处。
  • 萧条:荒凉、冷清。
  • 寒风后:寒风吹过之后,给环境带来了更深的凄凉。
  • 黄叶深于旧路苔:秋天的黄叶覆盖在旧路上,青苔也显得更加厚重。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所描绘的秋后景象和寺庙的萧条之感,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传达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应亮(约1560-约1620),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晚秋时节,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秋季景象的感慨和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首句“露槿霜枫秋满寺”用“露”和“霜”描绘了秋天的清晨,营造出一种冷冽而清新的氛围。槿花和枫叶作为秋天特有的植物,彼此映衬,形成了浓烈的秋意。接着,诗人以“瓦烟疏冷石床隈”表现出寺庙的冷清与宁静,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孤独的心境。第三句“萧条更值寒风后”,寒风的到来使得这一切更加凄凉,诗人此时似乎在感慨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孤寂。最后一句“黄叶深于旧路苔”则用“黄叶”和“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露槿霜枫秋满寺:描绘了秋天的早晨,露水和霜的存在使得寺庙里充满了秋的气息。
    2. 瓦烟疏冷石床隈:描述寺庙的宁静与冷清,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3. 萧条更值寒风后:寒风的刮来使得景象更加萧条,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4. 黄叶深于旧路苔:黄叶覆盖在旧路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露”和“霜”比喻清晨的寒冷与秋天的到来。
    • 对仗:如“瓦烟疏冷”与“石床隈”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孤独与生命的短暂,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新生。
  • :代表严寒和时间的流逝。
  • 黄叶:象征衰败与时光的无情。
  • 石床: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天植物有哪些?

    • A. 槿花
    • B. 枫叶
    • C. 黄叶
    • D. 以上全部
  2.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苔”象征什么?

    • A. 新生命
    • B. 时间的流逝
    • C. 快乐
    • D. 寂静

答案

  1. D. 以上全部
  2. B.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王维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孤寂与美丽,但更侧重于抒发思乡之情;而林应亮的《秋后经废寺》则通过寺庙的景象,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林应亮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自汉州之金堂过沈氏竹园小憩坐间微雨 三月二十二日作 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 杂咏园中果子 书幸 暮秋 冬夜 白鸥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旅燕 包含颓的成语 坐上琴心 釒字旁的字 心驰神往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包含镝的词语有哪些 孜孜不已 单耳刀的字 齊字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逾墙钻隙 纤刻 包含势的成语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兴旺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单陋 欠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