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3:1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3:15:04
老氏啬而生,并力攻一境。
深入黑暗中,杳杳无光景。
佛氏定而死,百动不离静。
了了谁在眼,莫掇水中影。
终然归空无,用处各驰骋。
纷纷堕此中,未悟此二柄。
漂流馀千年,谁能折锋颖。
邈哉我前修,忠信得要领。
老子提倡节俭,生活简朴,努力去攻克一个境界。
深入黑暗之中,完全没有光明的景象。
佛教的教义一旦定下,万物的动静都无法离开宁静。
究竟谁在眼前,别去捞取水中的影子。
最终归于空无,各自的用处各自驰骋。
纷纷沉沦在此中,仍未能领悟这两种本质。
漂流千年之后,谁能折断锋利的锐气。
遥远啊,我的前辈修行,忠信才能获得要领。
方一夔,生于宋代,是一位诗人和哲学家,擅长以道家和佛教思想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风多以哲理与自然结合,注重内心的修养与思考。
《续感兴二十五首》是方一夔在探索道与佛哲学的过程中创作的一组诗作。此首诗意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内心的宁静,以及人对世界的认知与追求。
本首诗以老子和佛教的思想为背景,探讨了人们在追寻真理和意义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迷茫。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老子提倡的节俭与佛教的静谧,展示了两种哲学的共通之处,强调内心的修行比外在的追求更为重要。
开篇提到“老氏啬而生”,即是指出老子提倡的简朴生活,而“深入黑暗中,杳杳无光景”则表现出人们在追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无助与孤独。接下来,诗人提到佛教的“定而死”,暗示着在静中达到的内心宁静,这种宁静又使人们在纷扰中保持不动。
“了了谁在眼,莫掇水中影”,此句警示着人们不应执着于表面,而要追求内心的真实。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前辈修行的敬仰,强调忠信与内心修炼的重要性,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与佛的探讨,表达了对内心自省与修行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和人文精神。
整首诗意在探讨人生的追求与内心的修行。通过对道教与佛教的融合,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省,告诫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要保持清醒,追求真实的自我。
老氏所提倡的生活方式是?
“莫掇水中影”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终然归空无”所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