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二十》

时间: 2025-05-25 03:15:04

诗句

老氏啬而生,并力攻一境。

深入黑暗中,杳杳无光景。

佛氏定而死,百动不离静。

了了谁在眼,莫掇水中影。

终然归空无,用处各驰骋。

纷纷堕此中,未悟此二柄。

漂流馀千年,谁能折锋颖。

邈哉我前修,忠信得要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3:15:04

原文展示:

老氏啬而生,并力攻一境。
深入黑暗中,杳杳无光景。
佛氏定而死,百动不离静。
了了谁在眼,莫掇水中影。
终然归空无,用处各驰骋。
纷纷堕此中,未悟此二柄。
漂流馀千年,谁能折锋颖。
邈哉我前修,忠信得要领。

白话文翻译:

老子提倡节俭,生活简朴,努力去攻克一个境界。
深入黑暗之中,完全没有光明的景象。
佛教的教义一旦定下,万物的动静都无法离开宁静。
究竟谁在眼前,别去捞取水中的影子。
最终归于空无,各自的用处各自驰骋。
纷纷沉沦在此中,仍未能领悟这两种本质。
漂流千年之后,谁能折断锋利的锐气。
遥远啊,我的前辈修行,忠信才能获得要领。

注释:

  • 老氏:指老子,道家创始人,提倡节俭和无为而治。
  • 佛氏:指佛教,强调内心的宁静。
  • 杳杳:形容光线微弱,难以看见。
  • 了了:明白、清楚。
  • 莫掇水中影:不要去追逐水中的倒影,暗示不应执着于表象。
  • 空无:指一种虚无的状态,超越一切事物的存在。
  • 锋颖:锐利的刀刃,象征才智与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一夔,生于宋代,是一位诗人和哲学家,擅长以道家和佛教思想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风多以哲理与自然结合,注重内心的修养与思考。

创作背景:

《续感兴二十五首》是方一夔在探索道与佛哲学的过程中创作的一组诗作。此首诗意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内心的宁静,以及人对世界的认知与追求。

诗歌鉴赏:

本首诗以老子和佛教的思想为背景,探讨了人们在追寻真理和意义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迷茫。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老子提倡的节俭与佛教的静谧,展示了两种哲学的共通之处,强调内心的修行比外在的追求更为重要。

开篇提到“老氏啬而生”,即是指出老子提倡的简朴生活,而“深入黑暗中,杳杳无光景”则表现出人们在追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无助与孤独。接下来,诗人提到佛教的“定而死”,暗示着在静中达到的内心宁静,这种宁静又使人们在纷扰中保持不动。

“了了谁在眼,莫掇水中影”,此句警示着人们不应执着于表面,而要追求内心的真实。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前辈修行的敬仰,强调忠信与内心修炼的重要性,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与佛的探讨,表达了对内心自省与修行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和人文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氏啬而生:老子提倡节俭的生活理念。
  • 并力攻一境:努力追求一个理想的境界。
  • 深入黑暗中:在追求的过程中陷入困境。
  • 杳杳无光景:感到周围环境的迷茫与无助。
  • 佛氏定而死:佛教的教义强调内心的宁静。
  • 百动不离静: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始终保持宁静。
  • 了了谁在眼:问自己究竟看到了什么。
  • 莫掇水中影:提醒不要追逐表面的虚幻。
  • 终然归空无:最终回归到一种虚无的状态。
  • 用处各驰骋:每个人的存在与作用各有不同。
  • 纷纷堕此中:许多人沉迷于这种状态。
  • 未悟此二柄:仍未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 漂流馀千年:即使千年流逝,依然漂泊不定。
  • 谁能折锋颖:谁能够克服这种锐利的执着。
  • 邈哉我前修:我所追求的修行是如此遥远。
  • 忠信得要领:唯有忠诚与信念才能领悟真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老子与佛教的不同思想进行对比,突出哲学的深度。
  • 隐喻:用“水中影”隐喻追求表象的虚幻。
  • 反问:通过“谁在眼前”的反问,强调内心的迷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探讨人生的追求与内心的修行。通过对道教与佛教的融合,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省,告诫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要保持清醒,追求真实的自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氏:代表道家思想,提倡自然与简约。
  • 佛氏:代表佛教的内心宁静与超脱。
  • 黑暗:象征迷茫与不确定。
  • 水中影:象征虚幻与表象的追逐。
  • 空无:象征一种超越物质的哲学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老氏所提倡的生活方式是?

    • A. 奢华
    • B. 节俭
    • C. 浪费
    • D. 享乐
  2. “莫掇水中影”是什么意思?

    • A. 去捞水中的鱼
    • B. 不要追逐表象的虚幻
    • C. 观察水中的景象
    • D. 玩水
  3. 诗中提到的“终然归空无”所指的是什么?

    • A. 生命的终结
    • B. 追求的结果
    • C. 内心的宁静
    • D. 虚无的存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家哲学。
  • 《心经》:佛教经典,强调空与无的思想。

诗词对比:

  • 方一夔《续感兴》与王维《山居秋暝》
    • 两者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方一夔更注重哲理的探讨,王维则侧重自然的美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方一夔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道家与佛教的对比研究》:详尽探讨两种哲学的异同。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虞美人(咏古) 蝶恋花(西山小湖,四月初,莲有一花) 昆明池(次韵尚书兄春晚) 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 沁园春(寄张仲宗) 永遇乐(用前韵呈张仲宗、苏粹中) 念奴娇(坐上次王伯开韵) 水调歌头(次李伯纪春日韵) 水调歌头(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醉花阴(学士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捺的字有哪些_汉字捺笔顺详解与常见捺字示例 搜根问底 哀而不伤 淋漓尽致 谷字旁的字 饶字的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汉字饶的笔画顺序 枉辔学步 马旁的字有哪些?带马旁的汉字大全 蛮横 青薪 诬己 镸字旁的字 拼音yu的汉字全收录_yu的常用字详解 包含始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包含鬼的成语 冻九 周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周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最惠国待遇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