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44:46
南北东西总亦庵,尘毛刹海悉包含。
山僧已住其中矣,更欲招邀即不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亦庵”的深刻理解与感受。诗中的“亦庵”代表了一个心灵的归宿,四面八方都可以找到这种庵堂,尘世的烦恼和琐事都被融入其中。诗人自认为已经在这庵中安住,但对于被邀请出外的想法却感到无法承受。
释宗演,宋代僧人,以其清雅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及对宗教的虔诚。
在宋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僧人开始反思隐居生活的意义。释宗演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反思的体现,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界邀请的拒绝。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头两句通过“南北东西”的方位词,形象地描绘了“亦庵”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隐喻着一种心灵的归属与安宁。而“尘毛刹海悉包含”,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表达了即使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内心的宁静仍然可以被保存。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内心冲突:“山僧已住其中矣”,他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和归宿;而“更欲招邀即不堪”,则透露出他对外界的排斥与不适。诗人在宁静与喧嚣之间徘徊,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守与对纷扰生活的拒绝,体现了道教和佛教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探讨内心的安宁与外界的诱惑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坚持,反映了宗教哲学中对世俗繁杂的超越。
诗中“亦庵”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外界的邀请持什么态度?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则更专注于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清雅,二者都反映了对世俗的超越,但各有独特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