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颂古二十四首》

时间: 2025-07-28 00:22:57

诗句

入圣超凡既有声,卧龙谁顾碧潭清。

快须鼓浪兴云雨,莫负从前济物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22:57

原文展示:

《颂古二十四首》
入圣超凡既有声,
卧龙谁顾碧潭清。
快须鼓浪兴云雨,
莫负从前济物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进入圣境,超凡脱俗,已经有了声名;
卧龙(诸葛亮)又有谁来关注那碧潭的清澈呢?
快点鼓起波浪,兴起云雨,
不要辜负了从前的济世之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入圣:进入圣境,指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
  • 超凡:超越世俗,脱离凡俗的束缚。
  • 卧龙:指诸葛亮,象征才智和谋略。
  • 碧潭清:指清澈的潭水,代表清静和自然的美。
  • 鼓浪兴云雨:比喻激发变化,产生影响。
  • 济物心:帮助众生的心愿,济世的理想。

典故解析:

  •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象征智者。
  • 济物: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济世”观念,强调为民众谋福利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宗演,宋代高僧,精通佛理与诗词,其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通过对圣贤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才智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意象,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首句“入圣超凡既有声”表达了诗人对达到超凡境界的渴望,强调了一个人在成就之后的声名显赫。而接下来的“卧龙谁顾碧潭清”则用卧龙这个典故,反映出一些杰出人物虽然有才华,但仍然有可能被忽视,正如那清澈的潭水,虽美丽却无人问津。

在第三句“快须鼓浪兴云雨”中,诗人召唤着改变与行动,表达了不应辜负理想的心愿;而最后一句“莫负从前济物心”则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呼唤,强调了帮助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理想追求,也有社会责任感的呼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现了追求超凡的理想与成就。
  • 第二联:通过卧龙的比喻,反映出人才被忽视的无奈。
  • 第三联:激励人们要积极行动,创造变化。
  • 第四联:强调初心和责任,传达出济世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卧龙”象征才智;
  • 对仗:“鼓浪兴云雨”与“莫负从前”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超凡境界的追求、对人才埋没的叹息,以及对理想与责任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境:象征理想与超凡的境地;
  • 卧龙:代表智慧与才能;
  • 碧潭:象征自然与清静;
  • 云雨:象征变化与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卧龙”在诗中代表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孙权

  2. 诗中提到的“济物心”指的是什么?
    A. 个人欲望
    B. 帮助他人
    C. 追求名利

  3. 诗人希望通过哪种方式来改变现状?
    A. 静坐思考
    B. 鼓浪兴云雨
    C. 依靠他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更多集中在个人的孤独与追求,而《颂古二十四首》则在社会责任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 九锁山十咏 酹江月 齐天乐(客长安赋) 官左拾遗归隐作(一作辞官归隐,留诗一绝) 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车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惊涛怒浪 不请自来 贼去关门 虚损 器类 点水不漏 缶字旁的字 诒翼 人字头的字 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语塞 少壮派 压派 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