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5:09
元秀峰前累世居,圣朝旌表振门闾。
四方来客多登弟,一邑为儒喜读书。
诗阁夜闻吟木狖,水亭晴见戏荷鱼。
石娇华表溪山里,晚景寒烟尽不如。
在元秀峰前,世代相传居住,
圣朝的旌旗在这里飘扬,振兴了门庭。
四方来客络绎不绝,争相登门拜访,
这一方水土因为有儒雅之士而喜爱读书。
夜晚在诗阁中,听见那吟唱的声音如同猿猴,
清晨在水亭上,看到戏弄荷花的鱼儿。
石头上的华表在溪山之间显得娇美,
晚霞中的寒烟,终究比不上这美景。
本诗中提到的“圣朝”可能指的是宋朝,强调了当时的盛世氛围。“一邑为儒”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表明华林书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诗中“诗阁”和“水亭”展示了书院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古代书院的典型景象。
作者介绍:高绅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文人荟萃的时代。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华林书院作为当时著名的书院之一,聚集了许多学子和文人,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高绅在此诗中表达了对书院的赞美,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咏华林书院》以华林书院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景。诗的开头提到“元秀峰前”,立刻引入了书院的地理背景,给人一种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圣朝旌表振门闾”,表现出书院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荣耀,显示了书院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诗中“诗阁夜闻吟木狖,水亭晴见戏荷鱼”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书院的自然环境与学术氛围。夜间在诗阁吟唱,白天在水亭观鱼,展现了书院的宁静与优雅,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此外,诗的最后两句“石娇华表溪山里,晚景寒烟尽不如”,通过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晚景中的寒烟虽然美丽,却无法与书院的文化氛围相提并论,突显了书院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书院的赞美,也传达了对学术追求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对比和形象化的手法,通过对书院与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书院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华林书院的赞美,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传达出诗人对知识、文化的崇敬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咏华林书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绅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元秀峰”主要是指:
A. 一座著名的山峰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种古典乐器
D. 一种植物
诗中“诗阁夜闻吟木狖”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夜晚的寂静
B. 文人们的吟唱声
C. 自然环境的幽静
D. 书院的破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绅的《咏华林书院》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书院的文化氛围,后者则强调自然壮丽景色。两首诗都展现了作者对环境的感悟,但侧重点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