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华林书院》

时间: 2025-05-02 01:45:09

诗句

元秀峰前累世居,圣朝旌表振门闾。

四方来客多登弟,一邑为儒喜读书。

诗阁夜闻吟木狖,水亭晴见戏荷鱼。

石娇华表溪山里,晚景寒烟尽不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5:09

原文展示:

元秀峰前累世居,圣朝旌表振门闾。
四方来客多登弟,一邑为儒喜读书。
诗阁夜闻吟木狖,水亭晴见戏荷鱼。
石娇华表溪山里,晚景寒烟尽不如。

白话文翻译:

在元秀峰前,世代相传居住,
圣朝的旌旗在这里飘扬,振兴了门庭。
四方来客络绎不绝,争相登门拜访,
这一方水土因为有儒雅之士而喜爱读书。
夜晚在诗阁中,听见那吟唱的声音如同猿猴,
清晨在水亭上,看到戏弄荷花的鱼儿。
石头上的华表在溪山之间显得娇美,
晚霞中的寒烟,终究比不上这美景。

注释:

  • 元秀峰:指特定的山峰,可能是该书院附近的著名山峰。
  • 圣朝:指当时的朝代,强调国家的繁荣昌盛。
  • 旌表:旌旗和表彰,象征着荣誉和地位。
  • 吟木狖:木狖是一种猿类,夜晚听到吟唱,形象生动。
  • 戏荷鱼:鱼儿在水中玩耍,生动形象。
  • 华表:古代一种标志性石柱,多用来标示方向。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圣朝”可能指的是宋朝,强调了当时的盛世氛围。“一邑为儒”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表明华林书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诗中“诗阁”和“水亭”展示了书院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古代书院的典型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绅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文人荟萃的时代。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华林书院作为当时著名的书院之一,聚集了许多学子和文人,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高绅在此诗中表达了对书院的赞美,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咏华林书院》以华林书院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景。诗的开头提到“元秀峰前”,立刻引入了书院的地理背景,给人一种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圣朝旌表振门闾”,表现出书院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荣耀,显示了书院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诗中“诗阁夜闻吟木狖,水亭晴见戏荷鱼”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书院的自然环境与学术氛围。夜间在诗阁吟唱,白天在水亭观鱼,展现了书院的宁静与优雅,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此外,诗的最后两句“石娇华表溪山里,晚景寒烟尽不如”,通过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晚景中的寒烟虽然美丽,却无法与书院的文化氛围相提并论,突显了书院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书院的赞美,也传达了对学术追求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秀峰前累世居”:描绘了书院的地理位置,强调其悠久的历史。
  2. “圣朝旌表振门闾”:指书院受到国家的重视,门庭显赫。
  3. “四方来客多登弟”:表达了书院的吸引力,吸引了四方的学子。
  4. “一邑为儒喜读书”:书院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培养了许多儒生。
  5. “诗阁夜闻吟木狖”:描绘了书院的夜晚,充满了文人墨客的吟唱声。
  6. “水亭晴见戏荷鱼”:展现了自然风光,水中嬉戏的鱼儿增添了生气。
  7. “石娇华表溪山里”:描写了书院周围的景色,华表与溪山相映成趣。
  8. “晚景寒烟尽不如”: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的感悟,书院的文化氛围更胜一筹。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对比和形象化的手法,通过对书院与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书院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华林书院的赞美,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传达出诗人对知识、文化的崇敬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秀峰:象征着高尚的理想与追求。
  • 旌表:象征荣誉与地位。
  • 诗阁:象征着文化与学术的殿堂。
  • 水亭: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华表:象征文化的标志与传承。
  • 寒烟:象征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华林书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绅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元秀峰”主要是指: A. 一座著名的山峰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种古典乐器
    D. 一种植物

  3. 诗中“诗阁夜闻吟木狖”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夜晚的寂静
    B. 文人们的吟唱声
    C. 自然环境的幽静
    D. 书院的破败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的作品,探讨自然与人生哲理。
  • 《登高》:杜甫的诗,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高绅的《咏华林书院》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书院的文化氛围,后者则强调自然壮丽景色。两首诗都展现了作者对环境的感悟,但侧重点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与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分析。
  • 《古文观止》: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诗文及其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面介绍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哨遍 其八 小圃夏景 哨遍 子锋四十初度赋此为寿 哨遍 听弹琵琶 哨遍 哨遍 檃栝鲍明远芜城赋 哨遍•春情和东坡韵 哨遍 绛都春 余曩以此调赋重台榴花,刊稿时乙去,今补写之 绛都春 蛰园词集,赏牡丹。限调同赋 绛都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镳玉辔 比字旁的字 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排栅 十步香车 犬字旁的字 基态 包含康的词语有哪些 宪行 跋前踬后 欠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避强打弱 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頁字旁的字 摩顶放踵 盘根错节 时诎举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