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2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25:13
夷陵远望
作者: 王鸣盛 〔清代〕
古戍标荆塞,
危城见蜀津。
云移三峡暮,
江接百蛮春。
行役何时已,
音书总未真。
登楼欲有赋,
感激独伤神。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站在夷陵的高楼上远望的情景。古老的城墙标志着边界,远处的危城则可以看到通往蜀地的渡口。云彩在三峡的黄昏中变幻,江水连接着百蛮之地的春天。诗人心中惆怅,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远行,音信总是无法确认。登上楼台想要赋诗,却因感慨而独自伤神。
作者介绍
王鸣盛,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擅长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其作品常以情景交融、笔触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远离故乡,身处边关戍守的时期,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夷陵远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在边陲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以“古戍标荆塞”引出边塞情景,古老的戍楼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以及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悲伤。接着“危城见蜀津”,一方面描绘出险峻的地势,另一方面则暗示了对蜀地的向往和渴望。
“云移三峡暮,江接百蛮春”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通过云与江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心境的波动。三峡的云在傍晚时分移动,犹如诗人心中愁绪的流动,而江水的春暖花开则昭示着希望与生机,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在后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音信不通的忧虑,表明他在远离家乡的行役中,始终无法得到亲人的消息,内心的孤独与焦急愈发加重。最后一句“感激独伤神”,则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诗人虽有赋诗的冲动,但因情感的压抑而无从下笔,独自感伤。
整体来看,诗歌在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中,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一种愁苦而又渴望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远行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归乡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古戍标荆塞”中的“古戍”指的是什么?
A. 古老的城墙
B. 古老的城堡
C. 古老的村庄
D. 古老的宫殿
诗中提到的“蜀津”是指哪个地方?
A. 四川的渡口
B. 湖北的山川
C. 云南的边界
D. 贵州的河流
“感激独伤神”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