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7:4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7:43:37
寂寞蓬蒿径,喧喧湫隘庐。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偏僻的居所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小路长满了蓬蒿,显得冷清而荒凉;而在狭窄的庐舍里却听到了一些喧闹的声音。有时会遇到年长者的马车,也有时会邀请老朋友来访。提到孟母搬家是为了让孟子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而将军辞去官职时也面临着失去官邸的困扰。谁又能理解我在这荒草丛生的地方,孤独地对着一床书籍的心情呢?
作者介绍:
李峤,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丘,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在题材和情感上都表现了对社会的关切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宅》作于李峤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孤独生活的感受以及对友人与世俗生活的思考。此时社会动荡、人才凋零,李峤选择隐居,反映出他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李峤的《宅》通过对孤寂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开篇以“寂寞蓬蒿径”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条荒凉的小路上漫生的杂草,象征着诗人孤立无援的心境。接着“喧喧湫隘庐”则对比了外界的喧闹与内心的孤寂,似乎在暗示着人际交往的矛盾,外界的繁华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
“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描绘了偶尔的相遇,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则提及历史典故,表明了为了理想和理想环境而做出的牺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最后一句“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无奈与自我安慰,书籍成为他唯一的陪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李峤对孤独与友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对理想环境的追求,展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孟母迁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的“独对一床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长者辙”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