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5:5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5:58:01
作者:赖世贞 〔清代〕
别具光明景,风流实契予。
玉山行朗若,妙品恰温如。
采药来仙路,寻师访道庐。
此间无俗客,胜地不樵渔。
石室烹经久,云衢蹑足初。
其人堪比美,杂佩有琼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别致而明亮的自然景色,仿佛与我相契合。玉山的行走如同朗朗晴天,品味恰如温暖的美好。采药之人走在仙境之中,寻访老师和道士的居所。在这里没有平常的访客,胜地之中也没有樵夫和渔夫。石室中长久地烹煮着经典,云间的路途刚刚开始踏足。那个人堪称美丽,身上的饰品如同美玉般闪亮。
诗中提到的“玉山”可理解为高洁、超凡的象征,而“采药”和“寻师”则与道教文化中的修道追求相结合,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超脱世俗的理想。
作者介绍:赖世贞,清代诗人,生于福建,工诗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道教文化,作品多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赖世贞隐居于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这首诗以清新洒脱的笔调描绘了隐士的生活,融入了丰富的道教文化。诗的开头即通过“别具光明景”来引入,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心灵的契合。这种美好不仅仅在于外在的自然景色,更在于心灵的共鸣。接着,诗人借用“玉山行朗若”的意象,强调了高洁和明朗的哲学思考,暗示道士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采药来仙路,寻师访道庐”的描写,进一步展示了道教文化中追求长生和智慧的主题。此处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精神追求的礼赞。在“此间无俗客,胜地不樵渔”中,诗人将隐居生活的清净与世俗生活的繁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石室烹经久,云衢蹑足初”则暗示了隐士的修行,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其人堪比美,杂佩有琼琚”则强调了诗人对理想人的期望与赞美,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个体修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道教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自然的向往、对道教文化的推崇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展现出诗人追求精神超脱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山”象征什么?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此间无俗客”中“俗客”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