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46:20
春日草堂偶成
作者: 胡霙 〔明代〕
至道在天地,散焉为万殊。
万殊复一本,惟诚斯曰儒。
孰则通天人,圣贤焉可诬。
断断执碎义,汉宋存守株。
汉儒能笃实,宋儒非虚无。
流弊防大甚,况有歧中涂。
道统自千古,学统匪一隅。
入道且求学,蹶步宁康衢。
草堂存吾春,玄会思唐虞。
至高的道理存在于天地之间,散布成万千不同的样式。万千的不同又归于一个本源,只有真诚才能称之为儒学。谁能通达天人之道,圣贤又岂能被诬陷。固执地抓住微小的道理,汉代和宋代的儒者都在守着一棵树。汉代的儒者能够踏实,宋代的儒者则不虚无。流弊防范非常严重,更何况在岔路之中。道统自古以来就存在,学统并非只是一隅之地。入道且求学,走稳的步伐才能走上康庄大道。草堂中保存着我的春天,玄会中思索着唐虞之治。
作者介绍:胡霙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儒家思想为主,关注社会伦理及个人修养。他的诗风常有哲理性,强调真诚与实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诗人在草堂中偶然成诗,表达对儒道的思考及对社会弊端的警惕,反映出他对时代的关切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春日草堂偶成》是一首融汇了儒道思想的哲理诗。诗中,胡霙通过对“至道”的探讨,表现了对宇宙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万物虽有差异,但都源于一个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诚恳的态度。诗中提到的“汉儒能笃实,宋儒非虚无”,反映出他对不同时代儒者的不同评价,认为汉代儒者踏实稳重,而宋代则容易流于虚无,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各个时代的文化脉络,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批评。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运用了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最后一句“草堂存吾春,玄会思唐虞”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儒学的尊重,对社会弊端的警醒,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至道在天地"中所指的“至道”是指什么?
A. 真理
B. 学问
C. 道德
根据诗中,汉儒的特点是?
A. 虚无
B. 踏实
C. 浮夸
诗中提到的“草堂”象征着什么?
A. 失落
B. 隐居与思考
C. 繁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