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5:2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21:28
雄乌忽变作雌霓,太守为坛水畔祠。多谢龙公来挹彼,寄声风伯莫吹之。麦残黑穟差伤晚,秧出青鍼未过期。想见铃斋闻点滴,银钩满纸又成诗。
这首诗描绘了突如其来的喜雨,诗人通过雄乌变为雌霓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和谐。太守在水边设坛祭祀,感谢龙神的降临,祈求风伯不要吹散这场雨。此时麦田虽已残破,仍然希望秧苗能够在适宜的时节生长。最后,诗人想起铃斋的点滴雨声,银钩满纸,诗意再次涌现。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渔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刘克庄的作品常常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的结合,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喜雨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对丰收的期盼。此时正值农耕季节,雨水对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诗人借雨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和曾史君喜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诗人在诗中以雨为线索,穿插了对时节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开篇的“雄乌”与“雌霓”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阳光与雨水的交替,暗示着自然界的平衡与变化。接着,诗人通过太守祭坛的描写,表现出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重与感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多谢龙公来挹彼”一句,表达了对神灵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气、农业的依赖与崇敬。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对农田的观察,既有对已残麦田的遗憾,也有对新秧苗的期待,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结尾部分,诗人回想雨声的声音,仿佛又一次感受到创作的灵感,暗示着自然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表达了对农田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中提到的“龙公”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的神灵?
“麦残黑穟差伤晚”描写了什么?
诗人对雨水的态度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