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范希文》

时间: 2025-04-27 13:12:41

诗句

黄阁风裁第一清,宋朝名相半书生。

西边经略成何事,尚劝横渠莫论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2:41

原文展示:

黄阁风裁第一清,宋朝名相半书生。西边经略成何事,尚劝横渠莫论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阁的清风,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的向往。诗中提到宋朝的一位名相,他的身份却是半个书生。对于西边的军事策略,诗人劝说横渠(程颢和程颐)不要再谈论军事。

注释:

  • 黄阁:指的是古代的黄阁,象征高洁的风气和清明的政治。
  • 风裁:风的裁剪,形容气候清新。
  • 名相:指著名的宰相,这里暗指宋朝的理学家。
  • 半书生:意指他虽然是宰相,但也有书生的气质,未必完全适应政治。
  • 经略:指的是军事战略。
  • 横渠:指的是程颢、程颐,二位理学家,以理学闻名,强调道德教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诗人、散文家,因其诗风清新、率性而为而闻名。他主张自由诗风,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清明与军事问题的关注。袁枚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约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事的敏锐观察。开篇的“黄阁风裁”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气息,象征着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接着提到宋朝的名相,暗示了当时政治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书生与权臣之间的微妙。西边的经略则引发了对军事的思考,诗人建议横渠(程氏兄弟)放下兵事,回归道德伦理的讨论,这体现了袁枚对“文治”的推崇,强调了文化、伦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又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政治的反思。袁枚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黄阁风裁第一清”:描绘了黄阁的清风,象征政治清明。
    2. “宋朝名相半书生”:提到宋朝的宰相,说明其文化底蕴深厚。
    3. “西边经略成何事”:质疑西方军事策略的有效性。
    4. “尚劝横渠莫论兵”:劝导程氏兄弟放下对于军事的讨论,关注伦理道德。
  • 修辞手法

    1.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
    2. 象征:黄阁象征良好的政治环境,书生象征理想主义者。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政治清明和文化治国的呼唤,强调道德与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黄阁:象征理想中的清明政治,代表着高洁的风气。
  • 书生:象征理想主义者,具有文人气质。
  • 西边:代表着军事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军事
    b) 清明政治
    c) 书生气质

  2. 诗中的“横渠”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李白与杜甫
    b) 程颢与程颐
    c) 司马迁与班固

答案

  1. b) 清明政治
  2. b) 程颢与程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袁枚的诗更侧重于政治与文化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豪情壮志。袁枚在表达理念时采用了更为内敛的风格,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诗句展现了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袁枚诗文选》
  • 《清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绝诗归云洞 中牟县旅 与嘉佑同游宝应寺 贺温正言赐紫 身世 病起至幽谷二首 送陈侯之任同州 贺冯起张乘二舍人 送筇杖与刘湛然道士 芍药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鸿爪留泥 足尺加二 贪利忘义 走之旁的字 称家之有无 条裙 包含捡的词语有哪些 毛骨耸然 将无做有 己字旁的字 内目 呱呱坠地 衣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窃开头的成语 徼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