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寒》

时间: 2025-04-26 20:52:30

诗句

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2:30

原文展示:

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的寒风中,穿着厚重的裘衣,神态自若地走在花香四溢的林间。残留的雪还带着些许白色,百花争艳却无心比美。走在青苔上,影子显得微薄,而禁火的日子让旅客心中忧愁更深。倾耳细听碧溪旁,黄鹂鸟儿的鸣叫虽然迟缓,却是动听的音律。

注释:

  • 重裘:指厚重的裘衣,表示春寒依旧。
  • 神手:形容人的神态自若,步伐轻盈。
  • 芳林:花香四溢的树林。
  • 残雪:指春天尚未融尽的雪。
  • 百花无竞心:百花盛开却没有争相斗艳的心情,意在表达一种闲适的心态。
  • 踏青:春游,踏青踏青苔。
  • 禁火:指春天的禁火期,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
  • 倾耳:侧耳倾听。
  • 碧溪畔:青翠的小溪旁边。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通过描写春寒的情景,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于春天的感慨与期待,表达了他们对春光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厚,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提倡“性灵说”,重视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表现了作者在春寒中游历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寒》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寒意与自然的美感。诗的开头用“重裘逢二月”突出了春寒的感觉,虽然已是二月,但寒冷依旧,给人以一种迟迟不肯归去的春意。接下来的“残雪有余色”,则通过残存的雪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春寒的氛围。

“百花无竞心”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春花竞争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春天的美丽并不需要争辉,心中自有一番景致。接下来的“踏青苔影薄”,表现出春游的轻松与闲适,然而“禁火客愁深”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忧愁,似乎在暗示着生活中的无奈与束缚。

最后,“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则以黄鹂鸟的鸣叫结束,传达出春天的生命力和希望,虽然春寒依旧,但自然的声音依然动听。这首诗以春寒为背景,描绘出春日的微妙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裘逢二月:意在说明二月依然寒冷,使用“重裘”强调了寒冷的程度。
  2. 神手步芳林:描绘出作者在芳香的树林间悠然自得的状态。
  3. 残雪有余色:春天的残雪仍在,象征着春季的过渡,暗示着寒气未尽。
  4. 百花无竞心:表达一种超然的心态,春花虽美,却不需要争斗。
  5. 踏青苔影薄:在青苔上走,影子显得微弱,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春游状态。
  6. 禁火客愁深:禁火的规定让游人感到忧愁,暗示着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7. 倾耳碧溪畔:在溪边静听自然的声音,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
  8. 黄鹂迟好音:黄鹂鸟的歌声虽迟,却动人,象征着春天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踏青苔影薄”,通过影子描绘出游人的状态。
  • 拟人:黄鹂的鸣叫被赋予了“迟好音”的形象,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寒中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热爱,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裘:象征着寒冷。
  • 芳林: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残雪:代表着冬天的残留与春天的过渡。
  • 百花:象征着春天的繁荣与生命力。
  • 青苔:代表着春日的气息。
  • 碧溪:象征着自然之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裘逢二月”意指什么?

    • A. 春天来临
    • B. 仍然寒冷
    • C. 夏天即将到来
  2. “百花无竞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争艳的心态
    • B. 超然的心态
    • C. 忧愁的心态
  3. “黄鹂迟好音”中的“迟”指的是?

    • A. 鸟鸣的音调
    • B. 鸟鸣的时间
    • C. 鸟的种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春寒》和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春寒》更加强调了春寒带来的内心感受,而《鸟鸣涧》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两首诗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对自然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枚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春天的诗歌: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月十日即事 子夜吴歌·秋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赠汪伦 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其一 将进酒 一萼红 秋海棠 泛清波摘遍 采菱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结肠 雍容典雅 毛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无论如何 虫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胸有邱壑 包含载的成语 包含猢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好汉不吃眼前亏 笼鸟池鱼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号号 杂歌 急来抱佛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