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2:30
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在二月的寒风中,穿着厚重的裘衣,神态自若地走在花香四溢的林间。残留的雪还带着些许白色,百花争艳却无心比美。走在青苔上,影子显得微薄,而禁火的日子让旅客心中忧愁更深。倾耳细听碧溪旁,黄鹂鸟儿的鸣叫虽然迟缓,却是动听的音律。
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通过描写春寒的情景,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于春天的感慨与期待,表达了他们对春光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反思。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厚,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提倡“性灵说”,重视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表现了作者在春寒中游历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思考。
《春寒》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寒意与自然的美感。诗的开头用“重裘逢二月”突出了春寒的感觉,虽然已是二月,但寒冷依旧,给人以一种迟迟不肯归去的春意。接下来的“残雪有余色”,则通过残存的雪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春寒的氛围。
“百花无竞心”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春花竞争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春天的美丽并不需要争辉,心中自有一番景致。接下来的“踏青苔影薄”,表现出春游的轻松与闲适,然而“禁火客愁深”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忧愁,似乎在暗示着生活中的无奈与束缚。
最后,“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则以黄鹂鸟的鸣叫结束,传达出春天的生命力和希望,虽然春寒依旧,但自然的声音依然动听。这首诗以春寒为背景,描绘出春日的微妙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寒中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热爱,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重裘逢二月”意指什么?
“百花无竞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黄鹂迟好音”中的“迟”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