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40:55
沁园春 重游馀荫山房感赋
何永沂 〔当代〕
十二年前,风萧雨晦,曾访山房。
怅小桥孤寂,名花冷落。
苔铺故院,萍覆寒塘。
毁石移山,焚联砍匾,
谁使红兵著意狂?
伤心事,令中华史册,增页荒唐。
名园此日重光,喜恶梦惊回月满廊。
爱玲珑小巧幽深古雅。
池栏转径,竹影摇墙。
余地三弓,诗情十足,
正好题词深柳堂。
徘徊久,醉角亭水榭,一缕清香。
十二年前,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曾经拜访过这座山房。
回想起当时的小桥显得孤寂,名花也冷落无比。
苔藓铺满了旧院,浮萍覆盖了寒冷的塘水。
那时的石头被毁,山也被移,联语和匾额被焚烧,
是谁使得红军如此狂妄?
这些伤心的事情,竟让中华历史上增添了荒唐的篇章。
然而今天名园重现光辉,喜悦中惊醒了我,让我回到这月满的长廊。
我爱这玲珑小巧、幽深古雅的景致。
池边的小栏杆转过小径,竹影在墙上摇曳。
这里的空间宽敞,诗情满溢,
正好可以题写词句于深柳堂。
我徘徊已久,在醉角亭和水榭间,嗅到一缕清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何永沂,生于20世纪,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反思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重游其曾经拜访的山房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去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沁园春 重游馀荫山房感赋》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房的重游,回溯往昔的记忆,表现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十二年前”引入,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氛围,接着描写了当时的萧条景象,表现出诗人对那段历史的惋惜与无奈。对“红兵”的提及,既是对历史的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随着诗的推进,画面逐渐明朗,诗人重新感受到名园的美好,表达了对这些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在情感上实现了从失落到重生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变化,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经历与历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十二年前,风萧雨晦,曾访山房。”
“怅小桥孤寂,名花冷落。”
“苔铺故院,萍覆寒塘。”
“毁石移山,焚联砍匾,谁使红兵著意狂?”
“伤心事,令中华史册,增页荒唐。”
“名园此日重光,喜恶梦惊回月满廊。”
“爱玲珑小巧幽深古雅。”
“池栏转径,竹影摇墙。”
“余地三弓,诗情十足,正好题词深柳堂。”
“徘徊久,醉角亭水榭,一缕清香。”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美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怀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回忆游览山房的时间是?
A. 十年前
B. 十二年前
C. 十二个月前
D. 二十年前
诗中提到的“红兵”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力量?
A. 明朝
B. 清朝
C. 现代
D. 三国
诗人在重游名园后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
A. 失落
B. 绝望
C. 喜悦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