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7:59
沁园春 题汪舍人蛟门少壮三好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酒库经堂,正竞筝琶,客声沸然。
是秦川遗叟,整襟而入,杜陵野老,裂眼而前。
或导荒淫,或规放诞,庄语诙辞尽可传。
喧豗甚,似轮攻墨守,讼芋争田。
不闻博弈犹贤,但适兴焉能便舍旃。
况溉堂集内,颇言声伎,茶村暇日,讵废丹铅。
卿论诚佳,吾从所好,亟唤蛮娘斗管弦。
牙签畔,渐玉箫风起,吹动觥船。
在酒库和经堂中,正在激烈地比拼筝和琶,客人的声音热闹异常。
那位秦川的老者,整理好衣襟走了进来,杜陵的野老,睁大了眼睛走到了前面。
或许有人引导荒淫,或许有人规劝放诞,庄子的语言和诙谐的辞句都可以传颂。
声势如此喧嚣,仿佛在轮流进攻和防守,争讼着田地的归属。
没有听到博弈的情况还算贤良,但适合兴致就能放弃尘世的烦恼。
况且在洼堂里聚会,谈论着声音和技艺,茶村的闲暇日子,岂能抛弃丹青的艺术。
你的见解确实不错,我也乐于其中,急忙召唤蛮娘一起斗管弦。
在牙签旁,渐渐地玉箫的风声起,吹动了酒船。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仲华,号雪樵,江苏人,以词著称,兼擅诗,风格洒脱,常以生活为题材,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沁园春 题汪舍人蛟门少壮三好》是在一个热闹的聚会上写成,诗人通过描绘酒会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朋友的珍惜,体现了清代士人生活的情趣和风雅。
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描写为主要内容,展现了清代士人聚会的热闹与欢愉。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音乐、饮酒、游戏等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诗中的“秦川遗叟”和“杜陵野老”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隐喻,也代表了年长者的智慧与风度。通过“或导荒淫,或规放诞”,诗人表达了对放荡与规劝的思考,反映出当时士人对于道德与生活方式的不同看法。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呼唤“蛮娘”斗管弦,展现了他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和对友人的重视,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哲理的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酒库”指的是什么?
A. 酒的储藏室
B. 餐厅
C. 商店
“秦川遗叟”指的是谁的隐喻?
A. 老年人
B. 年轻人
C. 文人
诗中提到的乐器“筝琶”象征什么?
A. 战争
B. 音乐和艺术
C. 经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