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7:17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
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清晨的雨过天晴,长风吹拂着我,
我在歌唱中前往远方的约定。
轻薄的云彩快快归向大海,
而满月却缓缓地落下山去。
旅途的视野因高度而达到极限,
乡愁在事物中悄然升起。
故乡的树林遥不可见,
更何况是在落花的时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崔曙,唐代诗人,字子昻,号白石,生于大历年间,后世称其为“诗人”,以五言诗和绝句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途中晓发》写于诗人行旅途中,描绘了清晨出发时的情景,诗中表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
《途中晓发》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旅途诗,诗人以清晨的风景为背景,表达了旅途中的心境与情感。诗的开头“晓霁长风里”展现了清晨晴朗的天气,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及“劳歌赴远期”,既表现了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也暗含了旅途的辛劳。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两句,描绘了云彩与月亮的动态,云彩迅速归向大海,月亮却缓缓落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悠长。接下来的“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思乡之情,旅途的高处视野虽广,却无法看到故乡的身影,乡愁随之涌现,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最后两句“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落花时节本是伤感的代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旅途中的孤独、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游子在外的心境与情感纠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途中晓发》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晓霁”指什么?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