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1:21
原文展示: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遥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
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白话文翻译:
东明的仙人骑着九芝的灵芝盖,北方的烛光驱动着五云的车子。
在飘渺的景色中,我仿佛进入了梦幻,时而隐现于烟霞之上。
春天的泉水流下玉般的水滴,青鸟朝着金华的方向飞去。
汉朝的帝王在观赏桃子萌芽,齐国的侯爵在询问枣花的情形。
在元宵佳节,应该送上美酒,前往蔡经家中。
注释:
- 东明:道教中掌管东方的神明,象征光明和生机。
- 九芝:传说中的一种灵芝,象征长寿和吉祥。
- 北烛:指北方的星辰或神明,象征指引和光明。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和霞光,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
- 春泉:春天流出的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
- 青鸟:传说中的瑞鸟,常用来象征幸福和美好的愿望。
- 汉帝:汉朝的皇帝,代表权威和统治。
- 齐侯:齐国的诸侯,代表地方的权力和文化。
- 上元: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象征团圆和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士行,号宗懿,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辞赋家。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感情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道士步虚词十首》是庾信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创作的一组诗,表现了他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此首描绘了仙境的美好,展现了庾信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二》以道教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幻想的世界。诗中通过精致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开头两句提到“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诗人通过“飘遥入倒景,出没上烟霞”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虚幻的境界,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后半部分通过“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展现出生命的动态与活力。同时,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汉帝”和“齐侯”,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象征着对过往的追思和对现实的关注。最后一句“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则表达了节日的欢乐与人际的往来,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庾信在这首诗中成功地展现了道教的思想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明九芝盖:描绘仙人骑乘的灵芝车,象征长寿与吉祥。
- 北烛五云车:暗示北方的神明和光辉,象征指引。
- 飘遥入倒景:进入梦幻般的景象,表现人对美好景象的沉醉。
- 出没上烟霞:在烟霞中时隐时现,描绘了虚幻的境界。
- 春泉下玉溜:春天的泉水如玉滴流下,象征生命的鲜活。
- 青鸟向金华:青鸟飞向金华,寓意美好的愿望和希望。
- 汉帝看桃核:历史人物的描写,增添文化厚度。
- 齐侯问枣花:展现人与自然的交流,蕴含对生活的关心。
- 上元应送酒:节日的欢庆,寓意人际关系的和谐。
- 来向蔡经家:指向具体的人物,增强亲切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泉下玉溜”,将泉水比作玉,表现其清澈与美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称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采用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结合,表现出生活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道教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芝:象征长寿与福气。
- 北烛:指引和光明的象征。
- 烟霞:自然景象的美丽,象征飘渺的心境。
- 青鸟: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 桃核:新生和希望的象征。
- 枣花:象征繁荣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明”代表什么?
- A. 南方的神明
- B. 东方的神明
- C. 西方的神明
- D. 北方的神明
-
“春泉下玉溜”中的“玉溜”指的是什么?
- A. 珍贵的玉石
- B. 清澈的泉水
- C. 美丽的风景
- D. 珍惜的友情
-
诗中提到的“上元”指的是什么节日?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表达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庾信《道士步虚词》与王维《山居秋暝》:
- 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庾信更加强调道教的幻想与神秘,而王维则注重山水的宁静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庾信诗文集》
- 《南北朝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