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9:3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9:32:21
君于外物一毫轻,
七聚争看锦昼行。
昔苦缿筒无路达,
今欣蜡烛照天明。
潢池赤子思重活,
青社饥民待再生。
前哲贵分人以德,
独清不若众皆清。
你在外物中显得一丝轻松,
七个聚会争相观看华美的日子。
过去我曾因缕缕的困扰而无路可达,
如今欣喜于蜡烛照亮了前方的明亮。
潢池的赤子们渴望重生,
青社的饥民等待再次复兴。
前贤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以德来分,
独自清白不如大家都能清白。
“前哲贵分人以德”中的“前哲”,指古代的圣贤或哲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古代士人重视德行,认为人才应以品德来区分。
本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开头以“君于外物一毫轻”引入,表现出对外物的淡然态度,接着描绘了繁华的场景“七聚争看锦昼行”,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热闹与繁荣。然而,诗人并未被这种表象所迷惑,回忆起过去的艰辛生活“昔苦缿筒无路达”,流露出对困境的反思。之后转入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今欣蜡烛照天明”象征着光明的来临,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潢池赤子思重活,青社饥民待再生”则深刻揭示了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责任,诗人用“重活”和“再生”表达了对社会复兴的渴望,反映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最后两句“前哲贵分人以德,独清不若众皆清”则升华了主题,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呼吁社会的共同清白与和谐。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出对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展现出希望与期待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聚”是什么?
A. 七个朋友
B. 七个聚会
C. 七个地方
答案:B
“昔苦缿筒无路达”中的“缿筒”指什么?
A. 一种食物
B. 装丝的工具
C. 一种乐器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了什么?
A. 个人的成功
B. 社会的道德责任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