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25
牛屋渔矶在履封,
晚将身世托春风。
荒原拾穗谁怜我,小队寻花屡屈公。
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
明时各遂飞潜性,去矣鞭鸾碧落中。
在牛屋和渔矶之间的履封之地,
傍晚时分我将自己的身世寄托给春风。
在荒原上拾取谷穗,谁会怜惜我这孤独的人,
小队伍寻花,我屡次受辱于公门之下。
年老有须发如盖的我,衰弱却没有歌声赞美的文人。
在明媚的时代中,各自追求自己的本性,
我已去,驾着鸾鸟飞向碧空之中。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癸生,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情豪放,作品多描写边塞、山水和个人情感。他在诗歌中常融入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作品风格多变而独特。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时代动荡,政局不稳,刘克庄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出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饯乡守宋监丞二首》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的深情与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开篇描绘了牛屋与渔矶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归属感,而“晚将身世托春风”则隐喻了他对未来的无奈与寄托。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荒原上拾穗的孤独与不被怜惜的处境,表现出对世事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年老与衰弱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文人理想的渴望与失落。最后两句则是在明媚时代中,个体的追求与理想的冲突,展现出一种孤独与超脱的境界。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乡土的眷恋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牛屋”象征什么?
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受如何?
“明时各遂飞潜性”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