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发淮安》

时间: 2025-05-08 06:49:54

诗句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6:49:54

原文展示:

发淮安 杨士奇 〔明代〕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白话文翻译: 河岸边的蓼草稀疏而红,水中的荇菜却青青一片。茨菰花如白雪,小巧如浮萍。 两个梳着双鬟的少女,穿着短袖衣衫,因被人看见而感到羞愧,背对着站在船头,自己采摘菱角。

注释:

  1. 岸蓼:生长在河岸边的蓼草。
  2. 水荇:水生植物,荇菜。
  3. 茨菰:一种水生植物,花白色。
  4. 双鬟:古代少女的发型,将头发梳成两个环形。
  5. 惭人见:因被人看见而感到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士奇(1365-1444),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水人。他在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朝为官,官至礼部尚书。杨士奇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著称,尤以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见长。

创作背景: 《发淮安》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以及少女采菱的情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杨士奇巡视或旅途中,经过淮安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纯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色和少女的纯朴生活。首句通过对岸蓼和水荇的色彩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次句以茨菰花的白色和小巧,增添了画面的细腻感。后两句则通过少女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羞涩和纯真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她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诗词解析:

  1. 首句“岸蓼疏红水荇青”,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了河岸边的蓼草和水中的荇菜,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印象。
  2. 次句“茨菰花白小如萍”,以茨菰花的白色和小巧,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
  3. 后两句“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通过少女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羞涩和纯真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她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1. 色彩对比:通过岸蓼的红色和水荇的青色,以及茨菰花的白色,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2. 拟人:少女“惭人见”和“背立船头”的动作,赋予了她们人的情感和行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少女采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纯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1. 岸蓼:象征着河岸边的自然景色,红色的蓼草增添了画面的生机。
  2. 水荇:象征着水中的自然景色,青色的荇菜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3. 茨菰花:象征着水生植物的细腻美,白色的茨菰花增添了画面的细腻感。
  4. 双鬟少女:象征着纯朴和羞涩,通过她们的形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纯真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岸蓼”和“水荇”分别是什么颜色? A. 红色和青色 B. 白色和青色 C. 红色和白色 答案:A

  2. 诗中的少女为什么“惭人见”? A. 因为她们在采菱 B. 因为她们穿着短袖衣衫 C. 因为她们梳着双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杨万里的《小池》:同样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2.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对比: 杨士奇的《发淮安》与杨万里的《小池》都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但杨士奇的诗更注重对少女形象的描绘,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杨士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2.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士奇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对竹衍坡诗意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 其十四 寄建州姚员外 再次张丞韵 莪默绝句集译笺乙集 其三一八 题资福院平绿轩二首 山人 坐进庵戏作 其一 清侍者自长沙归云居来辞且乞偈余敛目想见清自遥田庄拄策而上将及到天亭回视诸峰如关种所作庐山夕阳图 初夏与王宋二同寅夜坐用杜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尣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泥涂曳尾 工结尾的成语 门字框的字 元凶首恶 半痴不颠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粝饭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丰屋蔀家 歹字旁的字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舟字旁的字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衡虑困心 包含芦的词语有哪些 继世而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