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54:06
赠庸斋
刘克庄
挟策端平偶见遗,不旋踵已遇嘉熙。
虽闻栖楚叩墀语,不见阳城伏合时。
下殿君能和富范,上房吾愿让夷夔。
或疑廉蔺曾相避,知两翁心更有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偶然遇见庸斋的情景。他手持书卷,正要平静地走去,忽然遇到了嘉熙。虽然听说栖楚在门前敲门的消息,但却看不见阳城那时的情景。下殿之上,您能与富范相融洽,而在上房,我愿意让位给夷夔。或许有人怀疑廉颇与蔺相如曾经避讳,但其实两位老人的心中,谁又能真正理解呢?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庸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清新见长,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风受到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擅长描写山水、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之间的交谊与推崇显得尤为重要。庸斋作为朋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其的敬意与友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情谊与理想。
《赠庸斋》是一首表现深厚友谊的诗作。开篇即以“挟策端平”来描绘作者的从容态度,这种态度与后文中“嘉熙”的相遇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机缘与际遇。诗中提到的栖楚与阳城,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下殿君能和富范,上房吾愿让夷夔。”这一句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谦让,反映了古代士人之间的礼仪与情感,体现了友谊的珍贵与尊重。“或疑廉蔺曾相避”则暗示了古代名士之间的复杂关系,尽管存在误解与避讳,但真实的情感却是深厚的,表明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友谊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艺术风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深切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复杂关系的思考,体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谊和道德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挟策”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嘉熙”指的是:
“下殿君能和富范”中的“和”字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