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2:22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刘克庄
诗至中山不可加,
直将幽澹扫秾华。
宁依处士坟前竹,
不爱都人担上花。
老子骚魂常住世,
郎君吟笔又名家。
遥知丈室无天女,
纸帐香篝瘦影斜。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追求。他认为诗歌的价值在于内涵与深度,而非华丽的表象。他宁愿在处士的坟前欣赏竹子,也不愿与世俗人一起抬着花朵来作秀。老子的思想仍然在世间流传,而诗人用他的笔名也让人铭记。遥想你的书房里没有天女的陪伴,只有纸帐下微弱的烛光和瘦弱的身影。
刘克庄(1187-1269),字世荣,号止庵,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常常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与批判。
这首诗是在与友人吟咏梅花的过程中写成,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以及对梅花的喜爱。梅花象征清高、不畏寒冷的品质,正与作者的志向相符。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浮华的拒绝及对清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诗至中山不可加”揭示了其诗歌追求的高远理想,紧接着将幽澹的气息与繁华的花朵相对比,显示出作者对内涵和深度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句子“宁依处士坟前竹,不爱都人担上花”更是直接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蔑视,宁愿与自然相伴,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提到“老子骚魂常住世”,引入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在的精神追求比外在的名利更为重要。而“遥知丈室无天女”则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清贫与孤独,尽管没有华丽的陪伴,但却有着宁静的心态。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通过梅花与竹子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情感真挚而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高洁风骨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在修养的追求与对世俗繁华的拒绝,强调了清高、隐逸的价值,体现了刘克庄对梅花的独特情感,也反映了其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诗人宁愿依傍哪里的竹子?
诗中提到的老子象征什么?
“遥知丈室无天女”中,丈室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