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0:3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0:38:50
踏莎行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菡萏飘香,梧桐倒影,浮屠十丈孤峰冷。
五分残月一分秋,清泠冷地知谁省。
翠叶蛙潜,朱楼燕回,三更欲断人初静。
微波催送白云飞,扁舟惟有花相等。
全诗翻译:
荷花散发着香气,梧桐树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十丈高的浮屠在孤峰上显得冷清。
残月只有五分,秋天的气息尚存,清冷的土地上似乎只有我一人知晓。
青翠的树叶中,青蛙隐秘地潜伏,朱楼里燕子飞回,夜深人静时,似乎一切都要沉寂下来。
微波轻轻地送走白云,扁舟上唯有花朵与我相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擅长写词和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常常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这首《踏莎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的“菡萏飘香,梧桐倒影”通过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浮屠十丈孤峰冷”来象征自身的孤独,浮屠的高耸与冷清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残月一分秋”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似乎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增添了几分惆怅。“清泠冷地知谁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悟,似乎只有自己对这一切有深深的理解。
后半部分的“翠叶蛙潜,朱楼燕回”描绘了夜晚的静谧,青蛙的隐秘与燕子的归来,增添了生活的细节与生气。而“微波催送白云飞”则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与变化,诗人以“扁舟惟有花相等”结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在说,即使孤独,花朵依旧是陪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深思,以及在宁静中寻找内心平和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菡萏”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浮屠十丈孤峰冷”表现了诗人的__感。
判断题:诗中的“朱楼燕回”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