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莎行》

时间: 2025-05-20 00:38:50

诗句

菡萏飘香,梧桐倒影,浮屠十丈孤峰冷。

五分残月一分秋,清泠冷地知谁省。

翠叶蛙潜,朱楼燕回,三更欲断人初静。

微波催送白云飞,扁舟惟有花相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0:38:50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菡萏飘香,梧桐倒影,浮屠十丈孤峰冷。
五分残月一分秋,清泠冷地知谁省。
翠叶蛙潜,朱楼燕回,三更欲断人初静。
微波催送白云飞,扁舟惟有花相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荷花散发着香气,梧桐树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十丈高的浮屠在孤峰上显得冷清。
残月只有五分,秋天的气息尚存,清冷的土地上似乎只有我一人知晓。
青翠的树叶中,青蛙隐秘地潜伏,朱楼里燕子飞回,夜深人静时,似乎一切都要沉寂下来。
微波轻轻地送走白云,扁舟上唯有花朵与我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菡萏:指荷花,常与清香相联。
  • 浮屠:佛教寺庙的塔,象征着孤寂高洁。
  • 五分残月:指月亮已缺,象征时间的流逝。
  • 清泠:指清冷的感觉,给人以孤独之感。
  • 朱楼:指红色的楼阁,常见于古代园林。
  • 三更:指夜间的时间,通常指深夜。
  • 扁舟:小船,象征漂泊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菡萏”: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美丽和清纯,荷花的意象在中国诗歌中尤为常见。
  • “浮屠”:象征佛教文化的存在,代表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擅长写词和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常常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的“菡萏飘香,梧桐倒影”通过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浮屠十丈孤峰冷”来象征自身的孤独,浮屠的高耸与冷清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残月一分秋”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似乎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增添了几分惆怅。“清泠冷地知谁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悟,似乎只有自己对这一切有深深的理解。

后半部分的“翠叶蛙潜,朱楼燕回”描绘了夜晚的静谧,青蛙的隐秘与燕子的归来,增添了生活的细节与生气。而“微波催送白云飞”则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与变化,诗人以“扁舟惟有花相等”结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在说,即使孤独,花朵依旧是陪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菡萏飘香”:描绘荷花的美丽与香气,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2. “梧桐倒影”:梧桐树的影子在水中摇曳,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3. “浮屠十丈孤峰冷”:高耸的浮屠在孤峰上显得冷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4. “五分残月一分秋”:残缺的月亮映衬出秋天的肃杀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
  5. “清泠冷地知谁省”:冷清的土地上,只有诗人自己能感受到这种孤独的情绪。
  6. “翠叶蛙潜,朱楼燕回”:描绘自然中的生物活动,增添环境的生动性。
  7. “三更欲断人初静”:深夜时分,万物归于宁静,暗示人们内心的思考。
  8. “微波催送白云飞”:水波荡漾,白云随之漂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9. “扁舟惟有花相等”:在孤舟上,唯有花朵陪伴,表达诗人的孤独与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屠比作孤峰,象征孤独高洁的境界。
  • 拟人:如“微波催送白云飞”,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翠叶蛙潜,朱楼燕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深思,以及在宁静中寻找内心平和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菡萏:象征纯洁、美丽,常与爱情相连。
  • 浮屠:象征孤独与高洁,反映诗人的心境。
  • 残月:时间的象征,暗示生命的短暂。
  • 蛙、燕:自然生物,体现生机与生活的细节。
  • 扁舟与花:象征漂泊与美好,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菡萏”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
    • B. 荷花
    • C. 玫瑰
    • D. 兰花
  2. 填空题:诗中“浮屠十丈孤峰冷”表现了诗人的__感。

  3. 判断题:诗中的“朱楼燕回”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对/错)

答案

  1. B
  2.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袁克文《踏莎行》李白《夜泊牛津》: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自然,但袁克文更侧重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壮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诗词鉴赏》
  2. 《清代诗人作品选》
  3. 《唐诗三百首》
  4. 《古典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花心动·偏忆江南 菩萨蛮(冬) 菩萨蛮(秋) 菩萨蛮(夏) 八宝妆 山行 生日潼关述怀 游禹门寺观瀑 莒溪耕隐 哭郭沧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 使心作幸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有口难分 贝字旁的字 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珠结尾的成语 就实论虚 入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包含骈的词语有哪些 挑抉 徒读父书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繁冗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攴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