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莎行》

时间: 2025-05-19 08:18:56

诗句

倦酒余酲,坊鸡啼曙。

池塘夜雨涵朝雾。

曲栏斗雀噪春残,落红满地将谁护。

海瀚山暝,云遥津树。

何人会得登临句。

际天沆漭没惊鸿,孤邀明月留秋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8:18:56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倦酒余酲,坊鸡啼曙。
池塘夜雨涵朝雾。
曲栏斗雀噪春残,
落红满地将谁护。
海瀚山暝,云遥津树。
何人会得登临句。
际天沆漭没惊鸿,
孤邀明月留秋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醉酒未醒,听到鸡鸣声伴随曙光初现。池塘里的夜雨与清晨的雾气交融在一起。曲折的栏杆旁,鸟儿在争斗鸣叫,春天已经接近尾声,满地落红却无人照看。海洋广阔,山色昏暗,天空与树木都显得遥远。谁能理解这登高吟咏的诗句呢?在天空的尽头,惊鸿消失,孤独地邀请明月留下来,共度这秋天的时光。


注释:

  • 倦酒余酲:喝酒喝得疲倦,酒意未消。
  • 坊鸡啼曙:清晨鸡鸣声响起。
  • 涵朝雾:雾气笼罩着清晨。
  • 曲栏斗雀:弯曲的栏杆上,鸟儿争斗鸣叫。
  • 落红满地:花瓣纷纷落下,满地都是。
  • 海瀚山暝:大海浩瀚,山色昏暗。
  • 际天沆漭:天空的尽头,水面模糊。
  • 惊鸿:惊起的鸿雁,象征难得的机遇。
  • 孤邀明月:孤独地邀请明月,象征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寿彭,字子华,近代诗人,生活在清末民初。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描写,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踏莎行》写于吴寿彭的一个清晨,受酒后情绪的影响,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孤独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词作。开篇以“倦酒余酲”点出诗人刚经历的醉酒情景,接着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鸟鸣,展现了一种由醉入醒的过程。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晨雾、雨水、落红等自然景象融入词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诗人在“曲栏斗雀噪春残”一句中,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似乎在感慨岁月的流逝。紧接着“落红满地将谁护”,更是体现了孤独与无奈,尽管春天美好,但无人来珍惜和呵护这份美丽。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远方的思考,“海瀚山暝,云遥津树”展现出辽阔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渺小与孤独感。最后两句中的“孤邀明月留秋住”,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明月的向往,更是对情感孤独的深刻反思,试图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一种寄托。

整首词以意象丰富,情感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倦酒余酲,坊鸡啼曙:描述诗人酒醉后的状态,伴随鸡鸣唤醒了清晨。
  2. 池塘夜雨涵朝雾:夜雨留下的湿润与清晨的雾气交织,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3. 曲栏斗雀噪春残:弯曲的栏杆上,争斗的鸟儿声声尖锐,暗示春天的即将逝去。
  4. 落红满地将谁护:落下的花瓣遍地,诗人感到无一人来爱护这份美丽。
  5. 海瀚山暝,云遥津树:海洋辽阔,山色昏暗,云朦胧中树木显得遥远,象征着对远方的渴望。
  6. 何人会得登临句:怀疑世上能理解此情此景的有多少人。
  7. 际天沆漭没惊鸿:在天空的尽头,惊起的鸿雁象征着难得的机遇与灵感。
  8. 孤邀明月留秋住:孤独地邀请明月留下,象征对陪伴的渴望与秋天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用来比喻难得的机缘与灵感。
  • 拟人:如“孤邀明月”使明月具有人格,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孤独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放松与醉意,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 鸡鸣:象征清晨的来临与新生。
  • 雨水与雾气:象征自然的润泽与柔和。
  • 落红:象征春天的逝去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倦酒余酲”中的“酲”意为: A. 醉酒
    B. 清醒
    C. 疲倦

  2. 诗中提到的“曲栏斗雀”具体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春天的鸟鸣
    B. 秋天的落叶
    C. 夏天的烈日

  3. 诗人对明月的邀请象征着: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陪伴的渴望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吴寿彭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者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孤独与对春天的思念,而后者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情感基调却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评论》
  • 《现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三月晦日 将睡四首 其三 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止宿寮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拙庵 和李天麟二首 白发叹 六月六日小集二首 雨中送客 送王恭父监丞倅潼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愤时疾俗 通前澈后 毛笔王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及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技巧 为之以歙,应之以张 米部首常用字汇总_米部首汉字详解 羽字旁的字 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米转刍 三点水一个心汉字解析_三点水偏旁汉字详解 语近词冗 漂然 瀽瓮番盆 栀的繁体字怎么写?栀的繁体字书写详解 单耳刀的字 俟几 通邑大都 飞沫传染 日字加二笔常用字汇总_日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业字旁的字 包含艰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