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8:1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8:12:30
踏莎行
作者: 张嘉〔明代〕
绿锁朱阑,红翻碧沚,
韶光蓦地清明矣。
愁多好梦已难寻,
那堪又被莺呼起。
妆懒临鸾,期愆乘鲤,
当年盟誓都虚耳。
有情燕子解怜香,
衔将落瓣营新垒。
绿丝锁住了朱红的栏杆,红花翻飞在碧绿的水边,
春光瞬间变得清明如洗。
愁苦多得连美梦都难以追寻,
何况又被黄莺叫醒。
懒于打扮,难以乘坐仙鲤,
当年的誓言如今都成空耳。
有情的燕子懂得怜惜芳香,
衔着落瓣营建新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乘鲤”指的是乘坐鲤鱼,古代传说中,鲤鱼能化为龙,象征升迁。
“燕子解怜香”则是指燕子对春天的花香有感情,常用来象征思念和新生。
作者介绍:
张嘉,明代文学家,以词作著称。他的词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描写春天的美景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明代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色,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愁苦的无奈。
《踏莎行》是一首典型的春日词作,以清丽的词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愁苦。诗的开篇通过“绿锁朱阑,红翻碧沚”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然而,随着“愁多好梦已难寻”,诗人情绪的转折显得尤为突兀,愁苦与美丽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词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
在表现个人情感时,诗人以“妆懒临鸾,期愆乘鲤”描绘出一种无奈的心境,面对美丽的春天,他却感到力不从心。往日的誓言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深刻感受。
最后,燕子的意象引入了希望与生机,燕子衔着落瓣营新巢,象征着新的开始,暗示着尽管生活中充满了愁苦,但春天的到来依然带来了一丝温暖与生机。这种从愁苦到希望的转变,正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张嘉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绿锁朱阑,红翻碧沚:描绘春天的生机,绿藤缠绕着红色的栏杆,红花在碧水旁摇曳,展现了美好的自然景色。
韶光蓦地清明矣:春光突然变得明亮清晰,表明时间的流逝与美好时光的瞬息万变。
愁多好梦已难寻:由于心中愁苦过多,已无法再做美好的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那堪又被莺呼起:又被黄莺的叫声惊醒,象征着美梦的破碎和无奈。
妆懒临鸾:懒于打扮,暗示内心的失落与无力。
期愆乘鲤:对于理想的追求已成空谈,鲤鱼象征着希望与升迁。
当年盟誓都虚耳:曾经的誓言如今变得无比苍白,反映了现实的无情。
有情燕子解怜香:燕子懂得珍惜春天的花香,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的重燃。
衔将落瓣营新垒:燕子衔着花瓣建立新巢,暗示着新的开始,带来希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生活中的愁苦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传达出对未来的渴望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绿锁朱阑”描绘的是哪种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诗人对往昔誓言的态度是?
A. 怀念
B. 失望
C. 忘记
D. 高兴
燕子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希望与新生
C. 冷漠
D. 过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前者更关注于对现实的无奈与希望的交织,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失去爱情的惆怅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