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6:58
我昔在东武,吏方谨新书。
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
采杞聊自诳,食菊不敢余。
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
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
梦饮本来空,真饱竟亦虚。
尚有赤脚婢,能烹赪尾鱼。
心知皆梦耳,慎勿歌归欤。
我曾在东武,官吏刚刚开始重视新书。
斋室空荡,春天不知何时来,客人来时我先感到忧愁。
采摘些枸杞聊以自娱,食用菊花却不敢多吃。
岁月如今过了多少年,牙齿和头发日渐稀疏。
幸好这一郡的老人,依然像十年前那样。
梦中饮酒本来就是空虚,真正的饱腹终究也是虚妄。
还有一个赤脚的婢女,能做出美味的红尾鱼。
我心里知道这都是梦,还是小心别唱回去吧。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情感上却十分复杂。开头以“我昔在东武”引入,回忆过去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官吏勤勉的画面,接着转向斋房空荡的景象,暗示了内心的孤寂和对春天的渴望。诗中提到的“采杞”和“食菊”则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他在物质匮乏中的自我安慰。
随着诗句的推进,苏轼对岁月流逝的感叹越来越明显,这是对个人衰老的无奈,特别是“齿发日向疏”一句,表现出一种对时间的哀叹。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在“幸此一郡老”中找到一丝慰藉,表示对生活的不屈服。
整首诗在最后用梦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梦中的“饮酒”与现实的“赤脚婢”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珍惜。诗的情感深邃而耐人寻味,使人反思人生的真实与虚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无奈,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反映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深思和对平淡生活的珍惜。
选择题:
诗人曾在哪里任职?
A. 东武
B. 西江
C. 北海
D. 南山
诗中提到的“赤脚婢”代表什么?
A. 高贵
B. 朴素
C. 富裕
D. 忙碌
填空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