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5:0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02:26
苏武慢
作者:屈大均 〔明代〕
雪压天低,云随山断,咫尺长城无影。
新魂哭月,古雪凝冰,沙际至今微冷。
卷叶呜呜,未秋吹起霜风,凋翎频整。
望白登台畔,国殇何在,在人头岭。
忆子卿壮岁辞乡,暮年归国,汉气千秋犹劲。
请羝易语,白雁难通,天使烈臣长命。
手执刀环,泪和酥乳淋漓,临分莫赠。
叹多情,依恋河梁,还馀好咏。
在低垂的天空下,雪花沉重地压着,云彩仿佛随山峦的断裂而消失,近在咫尺的长城却无影无踪。新生的灵魂在月光下哭泣,古老的积雪在冰冷中凝结,沙滩边至今仍微微寒冷。卷起的叶子呜咽着,秋天未到,却已吹起霜风,羽毛频频凋落。远望白登台旁,国家的悲痛何在?在那人头岭上。忆起子卿壮年时离乡,暮年归国,汉朝的气势千秋依旧强劲。请羊羔易语,白雁却难以沟通,天使般的烈士长命百岁。手握刀环,泪水和酥乳淋漓,临别时不必赠言。叹息多情,依依不舍于河梁,依然留有美好的吟唱。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情感厚度。他的诗风常常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以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产生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屈大均的《苏武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用“雪压天低,云随山断”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暗示着国家的困境和个人的失落。接着,通过对新魂与古雪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过往英雄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反思。
在“望白登台畔,国殇何在”一句中,诗人追忆历史上的悲痛,感慨国家的衰落和个人的无奈。对“子卿壮岁辞乡”的回忆,则是对青春和理想的追忆,表现了对故土的深情厚谊。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诉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和个人的情感纠葛,体现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咫尺长城无影”中的“咫尺”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白登台”暗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