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55
六月闵雨
汤帝咨嗟惩六事,
汉庭灾异劾三公。
圣朝罪己恩宽大,
时雨愆期旱蕴隆。
东海得无冤死妇,
南阳疑有卧云龙。
传闻已减大官膳,
肉食诸君合奏功。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担忧与对民生困苦的关心。前两句提到汤帝因六件事情而感到忧虑,汉朝因各种灾异而罢免三位大臣。接着提到圣明的朝廷对自己的罪责宽容,然而适时的雨却迟迟不降,导致干旱严重。东海是否有冤屈的死者,南阳是否确有隐匿的龙?最后提到大官的膳食已经减少,肉食的诸君们共同努力,希望能改善当前的局势。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与同时代的文人。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尤其在诗歌与书法上都有深厚的造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多重内忧外患之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通过时雨与旱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政事的关注与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六月闵雨》通过描绘国家大事与民生困境,展现了黄庭坚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前两句直接点出统治者的忧虑与朝廷的动荡,反映了统治者面对灾异与治国之难的无奈和焦虑。诗中提到的“圣朝罪己恩宽大”,表现出一种宽厚的政治理想,但随之而来的“时雨愆期”,则揭示了自然与人事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民生的忧虑。
后面的“东海得无冤死妇,南阳疑有卧云龙”则进一步引发读者对社会冤屈与潜藏力量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常与不安。最后的两句,虽提及官员饮食的减少,却暗含对未来的希望,表明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或许能改善当前的困境。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自然现象与社会事件的结合,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时局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与对改善政治局势的渴望,展现了黄庭坚的忧国情怀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汤帝因何事而叹息?
“圣朝罪己恩宽大”中的“宽大”意指?
诗中提到的“东海得无冤死妇”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